羣體心智:Web3項目的關鍵競爭力
1981年,16歲的釋永信進入了當時幾乎被遺忘的少林寺。那時寺裏僅有9位僧人,靠種地和香火艱難度日。轉折點出現在一年後:一部功夫電影的熱映讓這座古寺一夜之間成爲大衆關注的焦點。
釋永信敏銳地捕捉到了這次"心智紅利"。雖然他並非發明功夫或武藝最高強的人,卻完成了一次跨時代的品牌定位:他將"少林寺等同於中國功夫"的觀念,深深烙印在了全球觀衆的腦海中。
在隨後的幾十年裏,他系統整理武術典籍、推動表演走向國際、開展文化傳播、打造商業授權,從一個宗教場所出發,把少林打造成了全球"功夫認知"的入口。更重要的是,這種認知並不止於"文化影響",而最終變現爲實際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