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羣體心智:Web3項目成功的關鍵與TGE前後策略
羣體心智:Web3項目的關鍵競爭力
1981年,16歲的釋永信進入了當時幾乎被遺忘的少林寺。那時寺裏僅有9位僧人,靠種地和香火艱難度日。轉折點出現在一年後:一部功夫電影的熱映讓這座古寺一夜之間成爲大衆關注的焦點。
釋永信敏銳地捕捉到了這次"心智紅利"。雖然他並非發明功夫或武藝最高強的人,卻完成了一次跨時代的品牌定位:他將"少林寺等同於中國功夫"的觀念,深深烙印在了全球觀衆的腦海中。
在隨後的幾十年裏,他系統整理武術典籍、推動表演走向國際、開展文化傳播、打造商業授權,從一個宗教場所出發,把少林打造成了全球"功夫認知"的入口。更重要的是,這種認知並不止於"文化影響",而最終變現爲實際收益:門票、知識產權、房地產、無形資產管理等。認知成了商業的入口。
這就是"羣體心智"的力量:當你在用戶腦海中留下明確、唯一的標籤,你就有資格講故事、定價格,並長期存在。
羣體心智與Web3項目的密切關係
釋永信的案例之所以值得Web3項目學習,不是因爲他懂直播或文化IP,而是因爲他完成了一件幾乎所有Web3項目都在努力卻極少做到的事:在全球用戶心中,綁定了一個關鍵詞的定義權。
Web2關注的是業務,看重的是市場佔有率。而Web3項目更應該重視:"羣體心智佔有"的作用遠大於"實際市場佔有率"。
"關注羣體心智"貫穿了項目從0到1的每個階段,尤其是在代幣生成事件(TGE)這個關鍵節點。TGE後有了流動性,項目的運行邏輯會徹底改變。你不再只是講故事、拉關注,而是要面對真實市場的定價、套利和博弈。這種轉變非常劇烈,一旦準備不足,前期所有的熱度和期待都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瓦解。
因此,項目方必須提前思考:在TGE之前,你到底該搶佔什麼樣的用戶心智?該講怎樣的敘事?該把自己擺在用戶腦海中的哪個位置?
TGE前,項目方該如何構建"羣體心智"?
對大多數Web3項目而言,TGE是首次登上公開市場的舞臺。但真正決定成敗的,其實是TGE之前的準備。這個階段是搶佔用戶心智的黃金窗口。它不僅關乎代幣能否順利上線,更關乎你能否借助這次"集體注意力時刻",在用戶腦海中種下一個可被長期記住的認知標籤。
如何通過這段時間,把項目定位講清楚、建立信任、穩定預期,決定了能否收獲真正有價值的早期參與者。否則等來的可能不是啓動,而是終結。
建議還沒進行TGE的項目,先做一次"心智三問"自查:
1. 你在用戶心中屬於哪個層級?
你是這個賽道的頭部選手還是邊緣項目?這背後其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公式:
用戶對你項目的層級認知 = 對你TGE的預期值 = 願意投入多少時間關注你 = 你真實的數據表現等
你真實的數據表現和用戶參與度,往往是用戶主觀判斷你"值不值得押注"的外在表現。這些並不完全來自你做了什麼,更多來自你"看起來是第幾梯隊的"。
2. 用戶到底記住了你什麼?
這可能是Web3創業者最常高估自己的一點。很多團隊在講解項目時邏輯嚴密、條理清晰,但聽完二十分鍾後,還是會有人問:"所以你們的爆點是什麼?"
現實很殘酷。在這個注意力高度分散的市場,每天有無數項目宣傳,不要指望用戶真正讀懂你。他們只會記住能引發聯想、激發情緒的那幾個關鍵詞。所以你一定要做減法,把所有內容最終提煉成用戶可以"帶走"的三件事:容易記憶、能激發盈利想象、與未來爆發潛力相關。
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表達,是大多數項目最缺乏的能力。
3. 羣體信任是否穩固?
如何打造一個受用戶信任的項目?這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點,也是最容易被擊破的一層。
即使你技術強、敘事好,一旦用戶對你的形象、團隊、行爲模式產生質疑,信任一旦崩塌,心智就會自動脫離。
信任崩塌往往不是因爲重大事件,而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累積而成。比如,用戶提問沒人回應,多次詢問都石沉大海;原定的獎勵發放一再拖延,甚至沒有解釋;社區出現質疑聲,團隊卻集體沉默,或冷冷回應"我們會內部討論";有時候,外界看項目說得頭頭是道,背後卻被傳"這只是一輪套利局"。
這些事每一件看起來都不大,但正是這種"言行不一"的感覺,會逐漸擊穿用戶最初的信任感,尤其是那批最早的支持者。他們本是你最寶貴的資產,是真心相信你故事的人,但一旦信任出現裂痕,他們離場最快,也最不會回頭。
正如全世界提到中國功夫,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詠春、八極、太極,而是:少林。詠春拳並不差,但它沒有迎來它的釋永信。你要成爲那個爲項目建立集體心智的人。
TGE後,項目正式進入"金融標的"狀態
TGE後,項目不再只是產品、願景、故事,而是成爲了一個有價格、有流動性、有二級交易的金融資產。你是否值錢、值不值得買、能否漲,開始以最公開、最冷酷的方式被驗證。
首先變化的是用戶結構。那些曾經陪你講理想、參與測試網、活躍社區的早期用戶,身分也發生了轉變。他們現在既是使用者,也是交易者。而更大一波交易者,此刻才剛剛進場。他們不是來"聽你講故事"的,而是來問一個更直接的問題:"你這個幣,有沒有賺錢機會?"
Web3很少有"產品無可替代"的。即使你做得比競品好20%、30%,只要幣價沒有波動、市場沒有行情,你依然會被迅速拋棄。用戶不會給你時間和耐心去成長,他們會立即去追逐那個"看起來更能漲"的項目。
因此,項目方必須正面回答一個問題:爲什麼別人要買你的幣?
這背後,其實對應着三類典型的用戶心智模型:
初級玩家:我產品好。用戶:好不好不重要,反正我不敢買。
這類項目最常見的心理是:"我們技術領先、產品體驗好、團隊很認真"。但市場不會因爲你努力就給予回報。
用戶的反應通常是:"你說得再好,有波動嗎?沒有?那我不敢買。"
這是典型的"產品價值和金融價值割裂"。在Web3,只有產品,沒有價格彈性,是無法支撐用戶信任的。你可以是建設者,但在用戶眼裏,你只是一個"沒有預期差的幣"。
現實是,產品體驗早已不是稀缺品,但能調動注意力的價格預期才是。
所以你需要明白:你以爲自己是在構建產品,其實你在競爭的是金融情緒的心智入口。
中級玩家:我有利好,我拉盤 用戶:短期投機一下,獲利就撤
Web3絕大多數用戶是短平快的投機者。他們也不奢望長期共建,但只要你有拉盤、有節奏、有利好,他們就會進場參與。
他們不是信仰者,更不是社區布道者。但只要你制造了"可交易性",他們就會進場做一輪。
這不是壞事。相反,這說明你有"動靜"了。用戶知道你是一個可以做波段的項目,即使不能長期持有,也值得關注。
只要你能成功拉升幾次,市場就會開始認爲你是個"有行情"的幣。你的代幣會被加入用戶的關注列表,會有一批人專門等待你下一次行動。
從無人關注 → 有人參與 → 有人持續關注,這就是Web3中"價格彈性心智"逐步建立的過程。
高級玩家:讓用戶覺得"這個幣值得留着,賣掉就上不去車了"
最理想、也是最難建立的用戶心智,是當用戶在清倉時,主動保留你的幣。他們心中浮現的不是"能不能賺快錢",而是:"這個項目,下一輪我可能還用得上。" "這個幣,一旦漲了我可能就買不回來了。"
要達到這個層級,項目必須建立起一個完整的"信任 × 預期 × 反饋"循環,至少滿足四個條件:
· 項目長期方向清晰,敘事不會反復無常; · 產品進展有節奏,用戶能看到希望; · 項目方有利好,幣價不疲軟 · 幣價有韌性,能形成"漲還有故事、下跌也能再拉升"的情緒彈性;
這種代幣不一定天天暴漲,但用戶心裏知道,"你是值得長期參與的資產",自然會保留倉位、傳播、維護。
SUI:一個心智反轉的真實案例
以最近被列入長期投資標的的$SUI爲例。
SUI擁有豪華團隊背景,數十億美元的一級市場估值也成爲各大投資機構爭相追逐的對象。坦率地說,在代幣生成初期,SUI的表現並不理想,社區普遍感覺項目方高傲自大,與社區疏離。直到一年半前,SUI突然意識到了社區的重要性,一方面繼續推動生態建設,一方面加強社區運營。
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SUI在市場心智層面迅速成爲了"小SOL",躋身用戶願意長期持有的資產名單。
實際上,SUI在今年夏天已經經歷了兩件對市場信心構成考驗的事件:一是5月底生態項目遭遇安全事故,導致約2.23億美元的流動性池被耗盡;二是7月初迎來4400萬枚、價值近2億美元的大額代幣解鎖,是整個季度最大的釋放之一。
按照常規發展,這種連續的負面事件本應導致價格崩盤和社區情緒崩潰。但結果卻相反:SUI不僅沒有被市場拋棄,反而在前天漲到了4.39美元,創下了今年2月以來的新高,成爲板塊內最具交易熱度的項目之一。
爲什麼它能扛住?關鍵不僅在於SUI團隊對黑客事件等負面情況沒有回避、而是迅速承擔責任。更重要的是,SUI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通過實際行動逐漸改變了用戶對它的認知,將原本被批評爲"高傲冷漠"的形象,一點點轉變成了一個"值得信任、能長期押注"的項目。
以生態項目遭遇攻擊爲例,雖然這是由第三方智能合約引發的風險,SUI並非直接責任方。但團隊並沒有推卸責任,不僅立即暫停相關合約、凍結涉事錢包、聯合驗證節點發起投票,還與基金會合作安排貸款,籌集補償資金並承諾"全額賠付"受害者。最終90.9%的驗證人投票支持釋放1.62億美元凍結資產,賠償方案順利通過。
整個過程透明、迅速、執行力強,也讓外界不止一次真正認識到:這個團隊在關鍵時刻,是能夠承擔責任、願意兜底的。
它給大家展示的是:只要你前期建立了清晰的心智錨點,並在代幣生成後持續兌現,市場是會給你時間和空間的。
信任,是唯一值得押注的方向
很多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