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比特幣搶劫案引發虛擬貨幣法律地位探討 司法認定數據型財產屬性
虛擬貨幣的法律地位:從一起比特幣搶劫案說起
近年來,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加密貨幣逐漸爲人所知。這些資產雖然表現爲代碼和數據,但由於其價值、可轉讓性和獨佔性,本質上具有財產屬性。在中國,雖然相關規定禁止將虛擬貨幣作爲法定貨幣使用或進行炒作,但司法實踐中已普遍將其視爲"特定虛擬商品"或"數據型財產"。
在刑事司法領域,涉及虛擬貨幣的犯罪案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詐騙、盜竊和計算機犯罪等類型。然而,直接採用暴力或威脅手段獲取虛擬貨幣的搶劫案件並不常見。因此,2021年發生在江西宜春的一起比特幣搶劫案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爲了司法實踐中的典型案例,爲加密資產在刑事案件中的定性和量刑提供了重要參考。
案情概述:一場未遂的比特幣搶劫計劃
2021年5月,因炒幣虧損的賴某得知彭老師擁有至少5個比特幣,萌生了搶劫的念頭。他在網上發帖招募同夥,引來了向某的響應。兩人在宜春會面並入住酒店,制定了詳細的搶劫計劃。他們準備召集至少4人,以投資爲由將目標誘騙到偏僻地點,然後控制住對方並索要比特幣帳戶和密碼。
爲實施搶劫,賴某甚至準備了尼龍扎帶,並不斷聯繫其他潛在同夥。然而,警方根據線索及時介入,在5月11日將兩人抓獲,搶劫計劃尚未實施就被終止。
一審法院認定兩人構成搶劫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和一年。二審法院則認爲案件仍處於預備階段,未造成實際損失,也未對比特幣價值作出合理認定,因此改判賴某一年六個月,向某九個月,顯著縮短了刑期。
搶劫比特幣構成搶劫罪的法律依據
本案的一個核心爭議點是:搶劫比特幣是否構成刑法意義上的搶劫罪?法院的生效判決給出了肯定答案。
刑法中的搶劫罪是指以暴力、脅迫等手段搶奪公私財物的行爲。雖然比特幣本質上是一串加密數據,但它具備交換性、可轉讓性及現實市場價值,符合"廣義財物"的特徵:可管理、可轉移、有價值。
二審法院引用了相關部門的規定,認爲比特幣屬於"特定的虛擬商品",雖不具備貨幣地位,但仍是應受法律保護的"數據型財產"。因此,搶劫比特幣的行爲仍然侵害了他人的財產利益,與傳統搶劫現金或實物並無本質區別。
盡管本案中兩名被告人並未實際實施搶劫行爲,但他們的行爲已經構成犯罪預備。根據相關司法解釋,法院最終認定其行爲構成搶劫罪,但予以減輕處罰。
涉虛擬貨幣犯罪的量刑考量
在涉及虛擬貨幣的搶劫案件中,如何確定"搶劫數額"成爲了量刑的關鍵難題。一審法院以案發時比特幣的市場價格(約25.5萬元/枚)爲依據,認定屬"數額特別巨大"並從重判刑。然而,二審法院對此提出了質疑,理由包括:案件未進入實施階段,未實際獲取財物;比特幣在國內缺乏合法交易市場,價格認定標準不明確;搶劫罪定罪應以實際搶得數額爲準。
二審法院提出,對虛擬貨幣等加密資產的價值認定應遵循"損失填平"原則,即以被害人實際損失爲核心依據。主要參考因素包括:被害人的購買價格、案發時交易平台價格、銷贓價格(如有)等。
法院同時強調,雖然我國不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地位,但並未禁止個人持有和轉讓。因此,被害人合法持有的虛擬資產損失應當得到法律保護。
最終,二審法院決定不以搶劫"數額巨大"加重處罰,而是綜合考慮搶劫預備階段的危害性、手段和現實風險,對兩名被告人作出了相對從輕的判決,體現了司法機關在處理新型財產犯罪案件時的理性和審慎態度。
結語:加密資產法律保護的未來展望
本案的判決不僅爲涉虛擬貨幣搶劫案件提供了指導,也明確傳達了一個信息: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已在中國刑法實務中得到廣泛認可。
在現行法律框架下,雖然比特幣等加密資產不具備貨幣屬性,但其財產價值已得到承認。無論是通過詐騙、盜竊、非法控制計算機系統,還是敲詐勒索、暴力搶劫,只要行爲人以非法佔有爲目的實施侵害行爲,都將被視爲財產類犯罪。
隨着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涉及加密資產的刑事案件將變得更加復雜多樣,司法機關將面臨更多新型挑戰。未來,法律應進一步明確虛擬貨幣的法律屬性、市場估值標準以及數據與財產的界限,建立更加統一、穩定的司法裁判規則。同時,法律從業者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在加密領域的專業知識,以更好地服務客戶。
可以預見,加密資產將越來越多地獲得法律認可和保護,任何侵犯其持有人合法權益的行爲都將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