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收益率還是要安心? **撰文:深潮 TechFlow** 買房一直是人生的主線任務之一。只是對於當代人來說,買房已經從絕對主線逐漸變成需要考慮良久的難題。 對於生活富足的人羣來說,買不買房貌似是不用額外過多考慮的事情。而對於還在奮鬥的羣體,過高的房價也令買房這事被迫變得「沒那麼着急」。而對於收益中間層已經對住房有剛需的適齡人士來說,買房往往是幸福與痛苦參半的一件人生大事。一方面,拿到房本代表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一塊空間,安心之感無需多言。另一方面,在住房市場走勢不明朗的大環境下,買房意味着可能要承受持續虧損,掏空幾個錢包買了房子,卻每天睜眼就要虧錢。面對忽明忽暗的未來,⌈買房還是租房?⌋成爲經久不衰的社會話題。 而作爲對資產收益十分敏感的加密羣體,對於房產這類重資產也有更加激進的觀點碰撞。周末,華語加密圈就買房一事產生諸多討論,其中各方觀點都有獨到的看法。 ## 1.不買房派:買房收益太低,不買! **Yuyue(@yuyue\_chris):現在選擇買房每年只會面臨虧損** 本次討論起源於 X 用戶 Yuyue。 Yuyue 表示,從資產規劃的最優路徑來看,當前買房(尤其是非必要住房)並不是好的理財選擇。以美債當前 4% 的利率爲參考,現在購買 1000 萬的房子一年能虧 40 萬利息,而如果選擇租同樣的房子會劃算非常多,買房在當前只能算作一種消費,不能算作投資。  **0xTodd (@0x\_Todd):買房相當於 2-4 倍槓杆頂着費率做多** 「買個 1000w 的房子,實際的建築成本不超過 10%,剩下的 90% 全是看漲期權的期權費。而且,按照租售比在 2.5% 來算,你等於每年倒虧 2.5% 也就是 25w rmb 的利息,這還沒算人民幣印得比美元更多的那部分通脹差。更別說,如果是貸款的話,那每年虧的利息就更多了。」 「如果你 1000w 買了 100 平的房子,相同地段,別人拿 1000w 領的利息的可以租 200 平房子。雖然自己買的更幸福,但是後者更大啊。或者後者也租 100 平的房子,多出的 25w 各種消費,創造的美好回憶只比前者更多,而不是更少。所以,如果要認識到買房子這個行爲,它就是 2x-4x 槓杆頂着費率做多。」 **還有更多有房族現身說法:** X 用戶 @weishimaomao 與 @PlusTBV 用自身經歷闡述「買房爆虧」的感覺,與其用重資金買房不如把錢花在自己的生活上。  ## 2.可以買房派:自己的房子有不一樣的情緒價值 + 資產價值,值得! **冰蛙(@Ice\_Frog666666):如果條件允許,自己買房能承載許多情感積累** 「房子除了能給家庭帶來生活品質的變化以外,還能承載和記錄美好回憶,如果買的是郊區大院子別墅,可能會更直接明顯。 特別是當家裏有幾個小朋友的時候,這套房子可能就是他們童年的全部,是他們從小到大所有快樂時刻的發生地,這個房子會像是一本無形的家庭相冊。 房子承載和記錄的這些溫馨時刻的,這些跨越時間的溫暖記憶,這些情感積累,可能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傳承」。 **湯湯(@lichuan679):買房是資產配置,自有房產的可抵押性被低估** 「買房雖然一次性成本高,但本質上是」強制儲蓄 + 長期持有的硬資產「。如果你買的是核心地段稀缺標的,這個資產的抗通脹能力和對沖風險能力就更強。」 「房產,尤其是一線城市優質房產,在系統性金融危機下依然可以找銀行借出低息資金。這相當於你多了一把」進可攻、退可守「的大刀。這背後其實是:中國和很多地區的金融系統對房子信貸偏好遠高於其他資產。這不是市場效率問題,是制度紅利。」 「長期租房的『臨時感』會讓人下意識地排斥投入。這種『不安定的氛圍』會逐漸影響你對生活的掌控感。穩定生活節奏 = 更強的心理抗壓能力 + 更好的資產持有力。不是『爲了買而買』,而是懂得利用『買房』這個動作達成一套資產管理體系,它是反消費的、是槓杆優化的、是抗週期的、也是情緒免疫系統的一環。」  **upzhu.eth(@bubblegold2):房產從資產保存的角度來說更有優勢** 「如果單從租售比看當然是租房劃算,而且越是豪宅租售比越低,租房就越劃算。 但是,從資產保存的角度看,持有房產有天然的優勢,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好房子。相對幣圈虛無的資產來說,好房子虧起來沒那麼容易沒那麼快,還能夠從銀行獲得現金流。 所以如果你在幣圈賺到錢了,還是需要買一套好房子的,至少萬一哪天在幣圈虧光了,還有房子保底,不至於返貧。」 ## **3.混合觀點派:買不買看個人,只看收益率也不一定是好事** **SweetY(@shirleyusy):買房能比買 NFT 少虧點** 「換個角度想,買猴地的虧 99% 了,用猴地割出來錢買一線城市豪宅的頂多虧 20%。當投資被迫成了消費,那就不如去消費」 **cryptoolddog(@CryptoOlddog):純金融角度來看不買,但手中有房心中不慌** 「1.純金融角度,房子是一個較差的金融產品,如果資金緊張,不要買房2.房子是有情緒價值在的,就跟買豪車一樣: 情緒一:可以自己裝修,上倉位買一些改善生活的物品,比如 3 萬塊錢的牀墊,也不需要擔心被趕走 情緒二:住在屋子裏的安心感,在最差的情況,也有個地方住 情緒三:防守類資產,cryptocurrency 高危行業,出了問題,現實裏,也有資產 情緒四:結婚,談戀愛,身邊人互動,說一千,道一萬,都沒有,那個紅本本,能降低溝通成本,就跟你開個邁巴赫出門,很多時候,自然有物品替你說話。」 **BY(@By\_Web3):購房需求還夾雜人性問題** 對於普通人來說,買房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包含結婚等人生需求。  **TingHu(@TingHu888):投資還需考慮人性問題,持有房產比梭哈投資穩妥** 「其實很簡單,當房子在總資產中的佔比不多的時候,你不會考慮這種性價比的。 很多人把房子賣了或者抵押去投資,結局 99.9% 都很慘烈,而出金買房子的雖然遇到了回撤,但起碼保住了大部分盈利。 投資在很多時候不光要考慮盈虧性價比,還要考慮人性在其中的負面作用,無法控制過於貪婪的人性,還是穩妥爲上。」 購房與否,其實是件很個人的事。 從討論內容來看,各方都在用事實作例證來闡述自身觀點的正確性。而跳脫單一視角來看,其實⌈房產收益低⌋和⌈有房很幸福⌋本身就是兩件不衝突的事。現在許多人對購房沒想法或許也並不是單純因爲房子作爲資產「不夠優秀」,房價本身過高、經濟環境預期差是更主要的因素。 房子作爲生活必需品,或買或租都基於個人情況或觀念選擇。經濟實力足夠,當作消費品購置房產不考慮收益率無可厚非;經濟實力差點,以租代買緩解生活壓力更是正確的環境做正確的事。 只是⌈堅決要買房⌋或者⌈堅決不買房⌋都不該淪爲某種政治正確。
賺錢了要不要買房,華語加密圈這樣看
撰文:深潮 TechFlow
買房一直是人生的主線任務之一。只是對於當代人來說,買房已經從絕對主線逐漸變成需要考慮良久的難題。
對於生活富足的人羣來說,買不買房貌似是不用額外過多考慮的事情。而對於還在奮鬥的羣體,過高的房價也令買房這事被迫變得「沒那麼着急」。而對於收益中間層已經對住房有剛需的適齡人士來說,買房往往是幸福與痛苦參半的一件人生大事。一方面,拿到房本代表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一塊空間,安心之感無需多言。另一方面,在住房市場走勢不明朗的大環境下,買房意味着可能要承受持續虧損,掏空幾個錢包買了房子,卻每天睜眼就要虧錢。面對忽明忽暗的未來,⌈買房還是租房?⌋成爲經久不衰的社會話題。
而作爲對資產收益十分敏感的加密羣體,對於房產這類重資產也有更加激進的觀點碰撞。周末,華語加密圈就買房一事產生諸多討論,其中各方觀點都有獨到的看法。
1.不買房派:買房收益太低,不買!
Yuyue(@yuyue_chris):現在選擇買房每年只會面臨虧損
本次討論起源於 X 用戶 Yuyue。
Yuyue 表示,從資產規劃的最優路徑來看,當前買房(尤其是非必要住房)並不是好的理財選擇。以美債當前 4% 的利率爲參考,現在購買 1000 萬的房子一年能虧 40 萬利息,而如果選擇租同樣的房子會劃算非常多,買房在當前只能算作一種消費,不能算作投資。
0xTodd (@0x_Todd):買房相當於 2-4 倍槓杆頂着費率做多
「買個 1000w 的房子,實際的建築成本不超過 10%,剩下的 90% 全是看漲期權的期權費。而且,按照租售比在 2.5% 來算,你等於每年倒虧 2.5% 也就是 25w rmb 的利息,這還沒算人民幣印得比美元更多的那部分通脹差。更別說,如果是貸款的話,那每年虧的利息就更多了。」
「如果你 1000w 買了 100 平的房子,相同地段,別人拿 1000w 領的利息的可以租 200 平房子。雖然自己買的更幸福,但是後者更大啊。或者後者也租 100 平的房子,多出的 25w 各種消費,創造的美好回憶只比前者更多,而不是更少。所以,如果要認識到買房子這個行爲,它就是 2x-4x 槓杆頂着費率做多。」
還有更多有房族現身說法:
X 用戶 @weishimaomao 與 @PlusTBV 用自身經歷闡述「買房爆虧」的感覺,與其用重資金買房不如把錢花在自己的生活上。
2.可以買房派:自己的房子有不一樣的情緒價值 + 資產價值,值得!
冰蛙(@Ice_Frog666666):如果條件允許,自己買房能承載許多情感積累
「房子除了能給家庭帶來生活品質的變化以外,還能承載和記錄美好回憶,如果買的是郊區大院子別墅,可能會更直接明顯。
特別是當家裏有幾個小朋友的時候,這套房子可能就是他們童年的全部,是他們從小到大所有快樂時刻的發生地,這個房子會像是一本無形的家庭相冊。
房子承載和記錄的這些溫馨時刻的,這些跨越時間的溫暖記憶,這些情感積累,可能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傳承」。
湯湯(@lichuan679):買房是資產配置,自有房產的可抵押性被低估
「買房雖然一次性成本高,但本質上是」強制儲蓄 + 長期持有的硬資產「。如果你買的是核心地段稀缺標的,這個資產的抗通脹能力和對沖風險能力就更強。」
「房產,尤其是一線城市優質房產,在系統性金融危機下依然可以找銀行借出低息資金。這相當於你多了一把」進可攻、退可守「的大刀。這背後其實是:中國和很多地區的金融系統對房子信貸偏好遠高於其他資產。這不是市場效率問題,是制度紅利。」
「長期租房的『臨時感』會讓人下意識地排斥投入。這種『不安定的氛圍』會逐漸影響你對生活的掌控感。穩定生活節奏 = 更強的心理抗壓能力 + 更好的資產持有力。不是『爲了買而買』,而是懂得利用『買房』這個動作達成一套資產管理體系,它是反消費的、是槓杆優化的、是抗週期的、也是情緒免疫系統的一環。」
upzhu.eth(@bubblegold2):房產從資產保存的角度來說更有優勢
「如果單從租售比看當然是租房劃算,而且越是豪宅租售比越低,租房就越劃算。
但是,從資產保存的角度看,持有房產有天然的優勢,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好房子。相對幣圈虛無的資產來說,好房子虧起來沒那麼容易沒那麼快,還能夠從銀行獲得現金流。
所以如果你在幣圈賺到錢了,還是需要買一套好房子的,至少萬一哪天在幣圈虧光了,還有房子保底,不至於返貧。」
3.混合觀點派:買不買看個人,只看收益率也不一定是好事
SweetY(@shirleyusy):買房能比買 NFT 少虧點
「換個角度想,買猴地的虧 99% 了,用猴地割出來錢買一線城市豪宅的頂多虧 20%。當投資被迫成了消費,那就不如去消費」
cryptoolddog(@CryptoOlddog):純金融角度來看不買,但手中有房心中不慌
「1.純金融角度,房子是一個較差的金融產品,如果資金緊張,不要買房
2.房子是有情緒價值在的,就跟買豪車一樣:
情緒一:
可以自己裝修,上倉位買一些改善生活的物品,比如 3 萬塊錢的牀墊,也不需要擔心被趕走
情緒二:
住在屋子裏的安心感,在最差的情況,也有個地方住
情緒三:
防守類資產,cryptocurrency 高危行業,出了問題,現實裏,也有資產
情緒四:
結婚,談戀愛,身邊人互動,說一千,道一萬,都沒有,那個紅本本,能降低溝通成本,就跟你開個邁巴赫出門,很多時候,自然有物品替你說話。」
BY(@By_Web3):購房需求還夾雜人性問題
對於普通人來說,買房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還包含結婚等人生需求。
TingHu(@TingHu888):投資還需考慮人性問題,持有房產比梭哈投資穩妥
「其實很簡單,當房子在總資產中的佔比不多的時候,你不會考慮這種性價比的。
很多人把房子賣了或者抵押去投資,結局 99.9% 都很慘烈,而出金買房子的雖然遇到了回撤,但起碼保住了大部分盈利。
投資在很多時候不光要考慮盈虧性價比,還要考慮人性在其中的負面作用,無法控制過於貪婪的人性,還是穩妥爲上。」
購房與否,其實是件很個人的事。
從討論內容來看,各方都在用事實作例證來闡述自身觀點的正確性。而跳脫單一視角來看,其實⌈房產收益低⌋和⌈有房很幸福⌋本身就是兩件不衝突的事。現在許多人對購房沒想法或許也並不是單純因爲房子作爲資產「不夠優秀」,房價本身過高、經濟環境預期差是更主要的因素。
房子作爲生活必需品,或買或租都基於個人情況或觀念選擇。經濟實力足夠,當作消費品購置房產不考慮收益率無可厚非;經濟實力差點,以租代買緩解生活壓力更是正確的環境做正確的事。
只是⌈堅決要買房⌋或者⌈堅決不買房⌋都不該淪爲某種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