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共砸 1,650 亿镁注资美国!川普:美国将占全球 40% 晶片市场,减少对台依赖

robot
摘要生成中

美国总统川普 (Donald Trump) 与台积电 (TSMC) 董事长魏哲家于 3/4 在白宫记者会上共同宣布,台积电将加码投资 1000 亿美元,扩大在美半导体生产规模。这笔巨额投资将主要用于亚利桑那州,建造 5 座最先进的晶圆厂,并创造数万个高薪工作机会。川普强调,这项投资不仅提升美国在 AI 时代的竞争力,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步。

台积电再加码 1000 亿镁,美国半导体产业大爆发

魏哲家表示,台积电将在美国扩大投资,总额达 1,650 亿美元。并在美国生产最先进的 AI 晶片,支援智慧型手机、AI 与各大产业发展。

而这笔巨资将用于亚利桑那州,包含 3 座全新晶圆厂 (FAB)、2 座先进封装厂,以及 1 座研发中心,进一步强化美国的半导体供应链。

台积电的合作伙伴包括苹果 (Apple)、辉达 (NVIDIA)、超微 (AMD)、高通 (Qualcomm) 等知名科技业者,也将受惠于这波投资,确保能够获得最顶级的半导体产品。

美国将占全球 40% 晶片市场,摆脱对台湾依赖

川普在记者会上强调,台积电的投资将改变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格局。「这笔交易完成后,美国将生产全球近 40% 的晶片,这是难以想像的飞跃。」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晶片大多来自台湾,台积电在高阶半导体制造上几乎拥有完全垄断地位。川普表示,透过台积电的投资,美国将减少对台湾的依赖,确保国内拥有足够的晶片供应,应对未来可能的供应链风险。

他也提到:「这不仅是经济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的问题,因为现在没有半导体就等于没有经济,AI、汽车、家电、国防装备,所有产业都需要它。」

川普向业者喊话不想被课关税,就来美国设厂

除了台积电的投资,川普也宣布,美国将提前对加拿大与墨西哥开征 25% 关税,并于 4/2 正式启动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 10% 关税。

「如果你想避免高额关税,就来美国设厂,这就是魏哲家先生的选择。」川普强调,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点,任何业者只要来美国投资,就能免除关税负担,直接进入全球最大市场。

此外,他也提到苹果计划投入 5,000 亿美元扩大美国生产规模,并暗示未来将有更多企业跟进。

再把拜登抓出来鞭,乌俄战争早该结束

在记者会后半段,话题转向乌克兰战争与美国对乌援助问题。川普批评前任总统拜登 (Joe Biden):「拜登政府已经向乌克兰提供 3,500 亿美元,但我们什么都没得到!」

他强调,欧洲国家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这场战争发生在欧洲,美国却出最多钱,这完全不公平。」川普认为,这笔钱本来可以用来「重建美国海军」,而不是无条件支援乌克兰。

川普还表示,目前乌克兰战场上的伤亡人数每周高达数千人,应该尽快达成和平协议。他认为:「这场战争根本不该发生,如果我还在当总统,它根本不会爆发。」

他还暗示,自己已经与多位欧洲领袖讨论过结束战争的方案,并强调:「如果有人不想谈判,那他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在谈判桌上。」

美中关系紧张,川普称关税只会越来越高

当被问到美中关系时,川普强硬表态:「美国被欺负 40 年了,我们不会再让中国占便宜。」他强调,对中国的关税将持续上升,未来可能超过 20% 甚至更高。「这完全取决于中国的回应,以及他们如何操控人民币汇率。」

川普也暗示,许多过去的美国总统在贸易上都被中国玩弄,包括他推崇的雷根 (Ronald Reagan)。「雷根在很多方面都很伟大,但他在贸易上表现得很糟糕,让很多美国产业流失到国外。」

他表示,未来只要发现中国、日圆或其他国家操纵货币,美国将直接提高关税作为反制手段,确保美国制造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台积电带动美国 AI 产业,关税战持续影响全球经济

台积电这笔 1,650 亿美元的投资,将对美国 AI 与半导体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美国不仅将大幅增加本土晶片生产能力,也能减少对台湾的依赖,确保在未来技术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与贸易战策略,将持续影响全球供应链。如果他再次当选,美中贸易战可能进一步升级,全球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必须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与市场策略。

(苹果加码投资美国 5,000 亿镁并增聘 2 万人,与 TSMC、鸿海扩大 AI 伺服器晶片生产)

这篇文章 台积电共砸 1,650 亿镁注资美国!川普:美国将占全球 40% 晶片市场,减少对台依赖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