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场需求的三个维度:关注度、采纳度与流动性

成功的关键在于,愿意为了盈利接受可能的错误。本文源自 Andrey Didovskiy 所着文章,由 白话区块链 整理、编译及撰稿。 (前情提要:比特币插针$90850市场陷「极度恐惧」、以太坊失守2500美元,川普:加墨关税下周如期开征 ) (背景补充:华尔街最大做市商 Citadel 证券拟进军加密市场,因应川普政府友好监管 ) 有一条普遍适用的经济法则,支配着所有市场:供给与需求。在加密货币领域,同样适用,同时加密供给是极其充足的。可替代 Token、非可替代 Token、稳定币、治理 Token、迷因币、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 每天都有大量新的 Token 涌现,种类繁多。 为了更好地理解,2017 年大约有 1 万个加密资产。到 2025 年 2 月,已超过 1150 万个,而这一增长似乎还在加速。当供给超过需求时,市场的注意力会分散,流动性不均匀,导致订单薄变得薄弱,价格对卖压异常敏感,从而引发剧烈的下跌波动(通常是不可逆的)。 当需求超过供给,并且持续保持时,我们就会看到比特币的出现。通过精心设计的经济模型,合理考虑供给动态,再加上强大而简洁的技术,这些都与社会哲学高度契合,能够培养出忠实的社群,并推动流动性飞轮效应,让流动性不断创造出真正的需求,最终汇聚在真正的资产上。 没有什么魔法。唯一能区分品质并最终决定成功的因素就是需求,毫无疑问。表面看似简单的需求,其实是一个多维度的原则,包含了层层相互依存和微妙的差异。换句话说,这其中是有层次的。 1、需求多米诺效应 需求通常会根据专案、产品或经济体的基本元素,均匀地在各类资产中流动。 需求有两种基本型别: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 直接需求指的是来源于某个小众领域的需求。例如,想要使用某个应用程式,就会产生对该应用 Token 的需求,这进一步转化为对其所依赖网路的需求,最终导致对该网路 Token 的需求。 间接需求则是由巨集观因素驱动的需求,例如货币印刷、利率、政府政策和政治体制等。 这两种需求型别相互依存。比如,货币政策会影响社会中自由流动的资本量,从而决定公众的风险偏好,进而影响哪些资产会吸引资本流入。反过来,如果高风险资产在没有基本资本变化的情况下开始上涨,说明市场中的成熟投资者预期资本即将流入普通零售投资者手中,他们正在提前布局。 对于加密货币来说,需求的根本驱动力来自人类的两大基本动机: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这两者都由故事和叙事驱动。 这两大动机背后的主流叙事是「主权」—— 即保护自己免受政府干预或反抗政府控制。 追求快乐的叙事包括像兰博基尼、劳力士、奢华旅行、吸引他人目光、以及获得家人和朋友的认可等。这是人们追求正确和从中获利的欲望,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赌博」。 避免痛苦的叙事则是指避免错失机会(FOMO)。看到别人通过投资赚取改变人生的钱,会激发不想被认为是傻瓜、被落下的情绪。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为「屈服」(即失去自我,急于清空投资组合)。 2、谁在推动需求? 要了解如何驱动需求,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需求的来源。因为需求通常通过买卖压力和流动性来衡量,所以识别需求来源的关键问题就是:谁在推动?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可以把「谁」分为三大类: 1)建设者 这一类包括那些独立开发工具的个人开发者、打造能够带来实际收入产品的公司、寻找系统漏洞的骇客、创作内容传播资讯的创作者、在车库里搭建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和桥接协议的小团队,当然还有各类智慧合约的开发者。 2)零售投资者 这一类是市场的绝大多数,包括加密推特上的回复者和 KOL,迷因币投资者、NFT 爱好者、投机猿猴和赌注加倍的「百倍投资者」。这些人也常被称为「揹包客」或「退出流动性」。他们是那些想通过投机获得更高回报、逃离常规框架、并融入社群的人。 3)机构 这一类包括那些将加密货币纳入资产配置的公司、部署 Token 化债务工具的企业,以及将火山变成比特币矿场的政府。 在这里,我们省略了大量的中间角色,如市场做市商、交易平台、节点基础设施和云伺服器等服务提供商。 3、需求的驱动影响因素 那么,加密货币中的需求到底是怎么被推动的呢?显然,通过用内部流动性撑起一个迷因币,获得某些有影响力人物的代言,再加上用「社群」机器人刷评论…… 开个玩笑,实际上,加密货币中的需求驱动和其他领域没有太大区别,核心都是行销。 我们不打算深入探讨行销的道德问题,但需要指出,行销本质上就是通过影响情感来达到目的。 为了迎合人性,行销的方式可以归结为两种:吸引和强迫。 吸引是通过有机地打造优秀的产品和社群,逐步建立信任。这需要很长时间,但能够带来持久的影响,最终形成自我驱动、可持续发展的超级系统。 强迫则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制造出某个事物比实际更有价值的假象。这些方法虽然成本低、持续时间短,但极具破坏性,最典型的例子可以从阿根廷的迷因币和 Pump.fun 的众多故事中找到。 不管是通过哪种行销方式推动需求,关键在于需求本身的特性;这里我们讨论的是衡量需求采纳的各种因素。 1)需求衡量 衡量需求最常见且常见错误的方式是通过价格。稍微更好的方式是通过流动性来衡量。流动性是金融市场的基石,也是评估资产或资产类别经济健康状况时最重要的指标。也就是,流动性代表了买入压力(想要拥有的欲望)和卖出压力(不愿放手的欲望)。 当加密货币的价格上涨时,它会在人们的心理中形成一个强烈的回圈,让大家觉得这项加密货币一定很有价值,进而变成自我实现的价格增长预言。反过来,当价格下跌时,人们通常会认为专案已经没有需求了。 尽管这一现象有其合理性,但它并不能全面反应实际情况。 作为一种技术为先、伪经济创新的存在,加密货币的需求远比我们想像的复杂,涉及金融和技术的多个维度。以下是一个不完全的列表: MAU(月活跃使用者数) DAU(日活跃使用者数) 链上地址总数 智慧合约总数 交易总数 开发者总数 hash率 矿工数量 质押的 Token 总量 节点数量 链上交易量 TVL(总锁仓价值) 这个列表非常庞大,解读这些资料的方式也非常多。目...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