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央行极鹰派:2025 年利率至少应提高到 1%、日币涨破 152 创两个月新高

日本央行审议委员田村直树周四公开表示,央行应该在 2025 的下半财年将政策利率提高到 1% 或更高,这意味着距离目前至少有 0.5% 的升息空间。日圆在今日一度暴涨至 151.83,创近 2 个月新高。 (前情提要:日本春斗来了!工会喊「上调薪水6~7%」通膨恐加速,九成专家料本周升息) (背景补充:日本央行会议纪要:2025 可能逐步升息至 1% 若通膨符合预期、日圆贬破157) 华尔街日报报导,日本央行审议委员田村直树(Naoki Tamura)周四表示,日银应该在 2025 的下半财年将关键政策利率提高至 1% 或更高。 2025 下半财年应将短期利率至少提高至 1% 左右,此举是降低物价上行风险,并且可持续且稳定地实现物价稳定目标所必需的。 此前日本的核心通膨率在去年 12 月达 3%、创 16 个月新高,使日银升息压力升温,日本央行也在 1 月下旬如市场预期,决议将利率提高 1 码(0.25%)至 0.5%,创下 2008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日本的 2025 下半财年自今年 10 月开始,若央行决定在下半财年将利率上调至 1%,这意味着距离目前至少有 2 码(0.5%)的升息空间。 田村直树被视为日本央下 9 名审议委员中的鹰派代表,他是去年 12 月唯一提议升息的委员。田村直树今日在演讲中重申了他的观点,即中性利率至少为 1%,并称即便央行将利率升至 0.75% ,但扣掉通膨的实际利率仍明显是负值,这表明还有进一步升息的必要。 日圆涨破 152、创近 2 个月新高 来源:Google 财经 被视为日本央行利率决策关键因素的日圆本周明显走强,美元兑日圆的汇率今日一度飙涨至 151.83,达到 12 月 12 日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暂报 152.32。此前,日圆在 1 月初跌至六个月低点,接近 160 的关键门槛。 FXSTREET 分析认为,日圆走强主要受到市场对日本央行继续升息的鹰派预期支撑,未来还可能进一步升值。 周三好于预期的日本工资数据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预期,且外界预计在 3 月结束的春斗谈判将有望连续第二年带来大幅加薪,这将为日本央行继续升息提供支持。日本央行总裁植田和男上月也强调,如果薪资持续上涨的前景能够支撑消费,他将继续升息,帮助央行持久实现 2%的通膨目标。 此外,市场对于美国联准会今年将进一步降息、日本央行继续升息,导致日美之间利差缩窄的预期,也是支撑日圆的另一个因素。 日银 1 月会议:倾向继续升息,日圆是重点考量 本周公布的日本央行 1 月会议纪要显示,日银多位委员警告日圆持续贬值导致通膨上行、金融活动过热的风险,并主张央行必须「及时、逐步」加息。但同时也有委员鉴于总体经济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认为央行必须「极其谨慎」地释放未来升息速度或幅度的信号。 同时,1 月会议纪要也表明,日本央行对日圆贬值的重视明显升高,在 1 月纪要提及「日圆」高达 7 次,超出 12 月的 3 次,这强化了日圆是日本央行决定升息路径之关键因素的观点。 日圆套利平仓潮再现? 值得留意的是,倘若日本央行今年再度升息,让市场担心去年 8 月 5 日造成全球股市、加密货币市场崩跌的日圆套利平仓潮将再现。 不过 RedStone Oracles 营运长 Marcin Kazmierczak 日前分析,其影响可能会是渐进、而非立即的,关键在于观察央行决策者将如何平衡国内通膨目标与全球市场稳定。此外市场也有足够时间消化该消息了,市场会怎么走还很难判断。 日本央行去年 7 月底升息后,因应日圆利率与美欧等国间利差将开始缩小,市场引发一股日圆套利交易平仓潮,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去年 8 月 5 日,比特币一度下杀至 48,900 美元、标普 500 指数重挫 3% 创 2022 年 9 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日经 225 指数更暴跌超过 12%。 相关报导 日本央行下周升息机率达99%,日圆套利平仓潮会再重击比特币吗? 日本央行利率冻涨》官员聚焦未来「升息到多高」日圆套利交易平仓危机何时爆? 日本央行会议纪要:2025 可能逐步升息至 1% 若通膨符合预期、日圆贬破157 〈日央行极鹰派:2025 年利率至少应提高到 1%、日币涨破 152 创两个月新高〉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动区BlockTempo《动区动趋-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新闻媒体》。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