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基金会四面楚歌,该如何自救?

以太坊基金会是一个矛盾体。尽管它致力于去中心化,但运作模式却类似一个中心化实体,设有理事长、资金库、有偿开发者,还有一个核心圈子。这样的架构虽然对于协调工作必不可少,但却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理念产生了冲突。本文源自 Texture 所着文章,由 Foresight News 整理、编译及撰稿。 (前情提要:社群逼以太坊基金会董事下台,Vitalik 爆气:决定权在我手上,外人闭嘴 ) (背景补充:没爱了..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基金会与社群脱节,已丧失对 ETH 热情 ) 基金会的现状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当前的以太坊基金会组建方式并不理想。前任负责人 Ming 是被一群身份从未公开、也未为此事负责的人联手赶下台的。在 Ming 被免职的前几天,我与她交谈过,她透露自己并无离开的打算。后来有人告诉我是谁主导了她的免职,但却没有说明原因。我听说 Ming 有些事必躬亲,而且她的强势作风让一些人不太舒服。我相信这其中有一定的真实性,但这些说法往往只是表面原因,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真相。 基于该组织在过去七年的运营方式,我能推断出一些善意的理由。该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责是防止内部权力斗争以及外部势力的控制。这些目标很崇高,而且他们似乎也有效地实现了这些目标。 另一个主要关注点似乎是尽量减少该组织在公众面前的曝光度,并以一种不会在政治风向转变时,招致政府愤怒并追究责任的方式来构建自身。但随着政治风向的转变,以及市场出现了其他替代方案,该组织本身必须在形式和功能上进行调整。 以太坊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极具远见的专案,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它通过赋予个人力量,让人们能够实现以前需要数十亿美元、数千人或数百万工时才能完成的事情,从而指向了一个此前难以想像的未来可能性。 而目前的以太坊基金会,为了将内外部威胁降至最低,已经失去了那种愿景。 以愿景为引领 以太坊的下一阶段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研究和协调。它需要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这个人不仅要理解技术,还要明白其更广泛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影响。这位领导者必须激励新一代的建设者,将技术与人类需求相联络,并在不违背以太坊理念的前提下,应对复杂的政治局面。 以太坊白皮书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件,它更像一座灯塔,让志同道合的人能在共同愿景下汇聚在一起。在面对混乱、不确定性和频繁冲突时,它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确保我们共同取得成功的,并非是没有挑战,而是我们清晰地知道自己努力要攀登的山峰在何处。这种共同愿景让我们即使在出现分歧和挫折时,也能保持一致。 这是一个应运而生的理念,一份超越了背后个体的蓝图,它激励着一个社群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并最终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没有它,这个专案很可能会因自身野心带来的重负而轻易瓦解。 保持透明,更加关注社群 透明度同样至关重要。在过去几年里,基金会逐渐退居幕后,这让社群感觉与它脱节了。但如果没有社群,以太坊将一事无成;要是失去社群,以太坊也将毫无意义。一个社群需要有人管理、培育和呵护。它需要吸引新人加入,注入新的活力和想法,并且都要受到共同愿景的约束。这其中也包括在以太坊上进行开发的团队。 抓住监管红利 从法律角度来看,以太坊必须抓住与立法者接触的机会。当前美国的政治环境格外有利,现在不采取行动,就有可能失去发展优势。美国选出的总统川普不仅持有以太坊,还在以太坊上推出了一个借贷协议。就在一年前,民主党公开对加密货币宣战,未来看起来还充满不确定性,而如今我们所处的政治局面在当时简直难以想像。现在是确保加密货币实现其承诺的最佳时机。 在保持政治中立的同时,基金会可以建立或推广鼓励合规与创新的框架。没有这些框架,加密货币领域就会充斥着各种投机专案:首次代币发行(IC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非同质化代币(NFT)等,这些专案都在规避监管,而不是在监管范围内构建可持续的应用场景。 以身作则,用技术自我管理 以太坊基金会还应考虑利用自身技术来协调运营,展示去中心化系统的变革潜力。通过采用基于以太坊的工具和协议,基金会有可能管理治理、资金库支出、决策流程以及社群参与等事务。 这种做法不仅能展示以太坊的能力,还能通过践行该专案所倡导的去中心化和透明度原则,增强社群内的信任。此外,利用以太坊生态系统进行协调,可以作为一个真实案例,激励开发者和其他组织探索类似的解决方案。通过将自身技术融入运营,基金会既能突出该平台在现实世界中的实用性,又能为去中心化系统如何有效管理复杂组织树立先例。 承担责任,构建未来 最后,财务问责必须成为重中之重。 基金会每年支出 1 亿美元,理应交付可衡量的成果。尽管在技术研究上投入巨大,但加密货币的使用者体验却停滞不前。改善使用者体验、使用者介面、金钥管理以及其他安全和可用性问题并非无法克服,但却一直被严重忽视。这种疏忽反应出一个必须解决的盲点,否则以太坊难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以太坊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专案,它是一场旨在赋予个人力量、让人们实现曾经需要大量资源才能达成之事的有远见的运动。而如今,这种愿景正面临着消失的风险。为了重新点燃这一愿景,基金会必须秉持透明原则,注重领导力培养,积极与社群互动,并在法律和政治层面崭露头角。 以太坊的故事是战胜混乱的胜利篇章,也是集体愿景力量的有力证明。为确保它的未来,以太坊基金会必须从一个被动应对的机构,转变为一个积极主动、富有远见的推动力量。为了以太坊,为了社群,为了更大的利益,为了未来。 相关报导 Vitalik:考虑质押以太坊解决基金会卖ETH批评,但要解决这两个顾虑 以太坊基金会拨 5 万枚 ETH 参与 DeFi,已在 Aave 执行测试交易 Messari分析师:谁都忍不住猜想,XRP市值会超越ETH吗? 〈以太坊基金会四面楚歌,该如何自救?〉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动区BlockTempo《动区动趋-最具影响力的区块链新闻媒体》。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