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金持续买进美债,该担心死亡螺旋吗?

robot
摘要生成中

美国公债殖利率在日前飙升,引发投资者的恐慌,造成金融市场的动荡,即将上任的副总统 JD Vance 曾表示,如果债券殖利率持续推高,他担心美债可能面临「死亡螺旋」。尽管如此,美债仍因其高收益率和市场流动性吸引全球投资者,彭博社整理了各方投资者的意见,告诉你为何全球资金仍持续买进美债。

债券的死亡螺旋是什么?

政府赤字扩大与债券的死亡螺旋有密切关系。当政府的赤字扩大时,通常会透过发行更多的债券来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缺口。然而,这会导致市场上债券供应增加,进而推高债券殖利率。随着殖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投资者可能会对政府的偿债能力产生疑虑,进一步抛售债券,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殖利率的上升会增加政府的借贷成本,进一步加剧财政压力。根据 10 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 9 月美国的财政年度预算赤字激增至1.83 兆美元。如果川普兑现减税和增加支出的承诺,预计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川普提名对冲基金经理人贝森特 (Scott Bessent) 担任财政部长,负责监督政府的债务销售,这稍稍让投资人的担忧缓解。贝森特的提名确认听证会订于周四在参议院举行,他的目标是透过减税、限制支出、放松管制和廉价能源来削减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不过,美国债务上限虽然在去年年底暂时解除,但只是将日期延到今年三月,债务上限危机预期在近期将会再度浮上枱面。

(美国面临债务上限危机,政府关门在即,川普要求直接废除债务上限)

海外投资者仍是美债最大买家

即使美国公债深陷历史性熊市,全球基金仍有充足理由买进。因为美国国债相较于日本和台湾等地的债券提供了巨大的收益率溢价,而澳洲快速增长的养老金产业基于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也每月都在增持。与一些正在努力解决自身财政问题的欧洲主权市场相比,美国看起来也更安全。

海外投资者对国债的立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根据美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截至 10 月底,外国基金持有 7.33 兆美元的美国公债,约占未偿还金额的三分之一,略低于 9 月所持有的创纪录的 7.43 兆美元。

日本:买美债同时享受美元升值利益

美国 10 年期公债基准殖利率已较 9 月的低点跃升逾一个百分点,并有可能再次突破 5% 的心理关卡。

日本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者,虽然意识到风险不断上升,但仍热衷于购买。

东京日兴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 Naomi Fink 表示:「市场的主流观点是,美国国债市场规模太大、流动性太大,而且美国铸币税根深蒂固,不会削弱美国国债在全球央行储备中的核心角色。」

注:铸币税 (Seigniorage):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的政府,享有货币发行面值减去发行成本后,换取实际经济资源的利益,从中攫取发行货币所产生的特定收益。

日本投资者青睐美国国债的原因之一是它们提供了对所向披靡的美元的曝险部位。到 2024 年,该国的基金对未进行汇率避险的美国国债投资获得 12% 的回报,其中 11.5% 来自于美元的升值。

中国:灾难性崩溃可能性很低

身为美国公债第二大海外持有者,中国投资者认为美国公债崩溃的前景微乎其微。

中信证券驻北京首席经济学家 Ming Ming 表示,即使对美国借贷成本上升和财政压力的担忧是合理的,债券市场灾难性崩溃的可能性也相当低。而且如果美国债券市场出现任何不必要的波动,联准会仍有大量工具来稳定市场并管理流动性。这将有助于缓解压力。

台湾:台币利率低,美债仍是好选择

元大投信董事长刘宗圣表示:「尽管围绕『死亡螺旋』的讨论不断,但这一趋势并未放缓,事实上,随着殖利率上升,资金持续的涌入。」

元大发行的元大美债 20 年 (00679B) 是台湾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美债 ETF,基金规模高达 3,020 亿元。与全台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 ETF 元大台湾 50 (0050) 的资产规模达 4,291 亿台币相比,也可看出台湾投资者对美债 ETF 的喜爱。

因为相较于台湾 10 年期政府公债 1.66% 的殖利率,美债 10 年期殖利率高达 4.66%。台湾的低利率也让新台币最近成为亚洲最大融资货币,也就是以新台币借款去投资高收益金融产品的策略,像是高收益的美债商品。

这篇文章 全球资金持续买进美债,该担心死亡螺旋吗?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