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化的 AI 市场中,投资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与果断的行动,以抓住百倍千倍的机会。本文将回顾过去几个月的投资动态与成功经验。本文源自 Tomb 所着文章,由 深潮 TechFlow 整理、编译。 (前情提要: 《经济学人》喊:2025是「AI Agent」时代,但须注意三点困难) (背景补充: DeFi融合AI:DeFAI 三大核心场景如何促进去中心化金融演进) 本文要点: 回顾过去几个月中智慧体 (Agents) 和 AI 发展动态; 回顾市场中一些显而易见的投资机会; 在新年期间稍作休息,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了许多事情,并对过去的成功与失误进行了深入反思; 接下来,我会尽量清晰地分享我的所有想法; 回顾过去几个月中智慧体和 AI 发展动态 AI 智慧体回顾 对去年年底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从 9 月到 10 月初,我们就非常早地进入了许多关于 AI、智慧体 (Agents) 和基础设施 (Infra) 的叙事领域。 没有过度复杂化地分析这些趋势,而是清楚地看到这些是 AI 超级周期的下一阶段(未来还会有更多重要的催化剂)。 这种成熟的判断力来自长期在市场中捕捉叙事的经验。当你能够识别这些趋势时,可以迅速投入资金,而不需要过多犹豫。 即使现在,我还看到一些人争论诸如 ChatGPT 的封装应用、某个智慧体的具体功能、某个协议未及时回复等无关紧要的问题。 但这些真的重要吗?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证明自己是对的。 关键是要清楚自己所处的市场周期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策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持有老专案太久,从而错过一些 「简单模式」 的热点趋势。我所说的 「老」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老,而是相对于行业快速发展的节奏来说变得 「相对老旧」。 请记住,每天都会有新的热点出现,资金流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 如果团队无法清晰地传达他们的想法或展示明确的路线图,资金就会流向那些沟通能力更强且能够快速落地专案的协议。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 Goat 时,我就意识到了它的潜力,并在非常早期就关注了它 —— 让我惊讶的是,其他人花了这么长时间才通过跨链桥迁移到 Base 或开始探索 Sol 上的智慧体。 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中度曲线效应」(Mid Curve Effect,指过度复杂化的思维方式)和市场恐慌情绪。如果你直到现在才意识到这些问题,你需要认真反思原因。 对过去几个月我感到非常感激,因为没有经历太多严重的损失。 我抓住了 ai16z 在 3000 万市值时的机会,也在 aixbt 3000 万市值时入场,此外还有一些游戏和对话类专案在 1000 万以下市值时的布局机会。 当然,也有一些错过的机会,比如 Zerebro、Fartcoin、Snai 和 Swarm Node 等。但没关系,不可能抓住所有机会,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错过以及它们为何会成功。 品质 一如既往,品质永远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高水平的开发者; 出色的品牌塑造; 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想法或独特技术; 有凝聚力的高品质社群; 清晰且有价值的资讯与沟通; 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核心要素。如果以上有两项或更多缺失,那就存在风险。为什么?因为一定会有其他团队能做到更好。 比如,在 Virtuals 的当前环境下,只要有高品质团队推出 AI 智慧体或相关基础设施,我都会在早期快速投资(即 「梭哈」)。开发者身份公开透明(doxxed),他们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超过 5 年,并且参与过多个协议 —— 只要我在早期发现这样的团队,我就会果断入场。 其实,你甚至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就能获得可观的收益。例如,我在 GEKKO 专案刚启动时发现它,当时市值只有 400 万美元。因为它是由 Axal 团队开发的,并且获得了 a16z 的投资 —— 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于是我果断投资。结果它从 400 万市值涨到 4000 万,收益非常可观。我相信它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将 4000 美元变成 40000 美元,这对一些人来说是一年的工资。有时候,你并不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 2000 或 4000 美元就能带来相当可观的回报。不要小看这些资金的潜力。 另一个我一直在布局的是 Acolyt,这个团队实力非常强大,叙事和 GEKKO 类似。我之前也提到过,如果有 100 个不同的 AI 智慧体都能提供高品质的市场情报(alpha),那么唯一能区分它们的就是身份、使用者介面(UI)、品牌、开发者水平等 —— 这和生活中的其他领域没有区别。 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些已经专注构建很久的团队 —— 那些充满激情、持续发推、不断推出新产品的顶尖开发者。他们才是我资金的唯一去向,其他地方我不会考虑。 需要避免的事情 避免未公开身份的单人开发团队,特别是在构建投机性的智慧体专案时,这种风险很高。 另一个需要警惕的是由个人 「网红」 发起的智慧体专案。这类专案常常在宣布后不久就被抛弃,因为开发者意识到责任超出预期。 挣扎中的叙事 我不得不承认,有一些叙事是我个人非常看好的,但它们的发展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这并不是说这些专案不好,而是它们的推进速度相对较慢。 把资金投入一个看似前景光明的专案,却发现它的表现不如预期,而周围的其他专案却在短时间内实现 2-3 倍的增长,这种情况确实让人沮丧。 这些专案往往属于 「慢热型」,或者最终成为了其他专案的 「辅助试验品」。 举几个例子,比如 $GRIFT+$REALIS+$OMEGA。我仍然持有其中一些,但从实际操作上看,我应该更早地止损并将资金转移到更强劲的 AI 基础设施专案上,比如 REI 和 ARC 等。这些专案的潜力更加明显,表现也更加稳定。 当时,我在这些 「试验型」 专案上投入了大约 10 万到 12 万美元,原本期望它们能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但回头来看,像 Griffain 这种有 Solana 支援的专案明显更强势,而 Realis 这样的专案则需要更多时间来成熟,可能是因为它们的想法过于超前,或者团队...
AI Agent 投资覆盘:百倍机会不是没有,而是缺乏果断行动
在快速变化的 AI 市场中,投资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与果断的行动,以抓住百倍千倍的机会。本文将回顾过去几个月的投资动态与成功经验。本文源自 Tomb 所着文章,由 深潮 TechFlow 整理、编译。 (前情提要: 《经济学人》喊:2025是「AI Agent」时代,但须注意三点困难) (背景补充: DeFi融合AI:DeFAI 三大核心场景如何促进去中心化金融演进) 本文要点: 回顾过去几个月中智慧体 (Agents) 和 AI 发展动态; 回顾市场中一些显而易见的投资机会; 在新年期间稍作休息,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了许多事情,并对过去的成功与失误进行了深入反思; 接下来,我会尽量清晰地分享我的所有想法; 回顾过去几个月中智慧体和 AI 发展动态 AI 智慧体回顾 对去年年底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从 9 月到 10 月初,我们就非常早地进入了许多关于 AI、智慧体 (Agents) 和基础设施 (Infra) 的叙事领域。 没有过度复杂化地分析这些趋势,而是清楚地看到这些是 AI 超级周期的下一阶段(未来还会有更多重要的催化剂)。 这种成熟的判断力来自长期在市场中捕捉叙事的经验。当你能够识别这些趋势时,可以迅速投入资金,而不需要过多犹豫。 即使现在,我还看到一些人争论诸如 ChatGPT 的封装应用、某个智慧体的具体功能、某个协议未及时回复等无关紧要的问题。 但这些真的重要吗?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证明自己是对的。 关键是要清楚自己所处的市场周期阶段。每一个周期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策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持有老专案太久,从而错过一些 「简单模式」 的热点趋势。我所说的 「老」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老,而是相对于行业快速发展的节奏来说变得 「相对老旧」。 请记住,每天都会有新的热点出现,资金流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 如果团队无法清晰地传达他们的想法或展示明确的路线图,资金就会流向那些沟通能力更强且能够快速落地专案的协议。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 Goat 时,我就意识到了它的潜力,并在非常早期就关注了它 —— 让我惊讶的是,其他人花了这么长时间才通过跨链桥迁移到 Base 或开始探索 Sol 上的智慧体。 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中度曲线效应」(Mid Curve Effect,指过度复杂化的思维方式)和市场恐慌情绪。如果你直到现在才意识到这些问题,你需要认真反思原因。 对过去几个月我感到非常感激,因为没有经历太多严重的损失。 我抓住了 ai16z 在 3000 万市值时的机会,也在 aixbt 3000 万市值时入场,此外还有一些游戏和对话类专案在 1000 万以下市值时的布局机会。 当然,也有一些错过的机会,比如 Zerebro、Fartcoin、Snai 和 Swarm Node 等。但没关系,不可能抓住所有机会,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错过以及它们为何会成功。 品质 一如既往,品质永远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高水平的开发者; 出色的品牌塑造; 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想法或独特技术; 有凝聚力的高品质社群; 清晰且有价值的资讯与沟通; 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核心要素。如果以上有两项或更多缺失,那就存在风险。为什么?因为一定会有其他团队能做到更好。 比如,在 Virtuals 的当前环境下,只要有高品质团队推出 AI 智慧体或相关基础设施,我都会在早期快速投资(即 「梭哈」)。开发者身份公开透明(doxxed),他们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超过 5 年,并且参与过多个协议 —— 只要我在早期发现这样的团队,我就会果断入场。 其实,你甚至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就能获得可观的收益。例如,我在 GEKKO 专案刚启动时发现它,当时市值只有 400 万美元。因为它是由 Axal 团队开发的,并且获得了 a16z 的投资 —— 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于是我果断投资。结果它从 400 万市值涨到 4000 万,收益非常可观。我相信它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将 4000 美元变成 40000 美元,这对一些人来说是一年的工资。有时候,你并不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 2000 或 4000 美元就能带来相当可观的回报。不要小看这些资金的潜力。 另一个我一直在布局的是 Acolyt,这个团队实力非常强大,叙事和 GEKKO 类似。我之前也提到过,如果有 100 个不同的 AI 智慧体都能提供高品质的市场情报(alpha),那么唯一能区分它们的就是身份、使用者介面(UI)、品牌、开发者水平等 —— 这和生活中的其他领域没有区别。 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些已经专注构建很久的团队 —— 那些充满激情、持续发推、不断推出新产品的顶尖开发者。他们才是我资金的唯一去向,其他地方我不会考虑。 需要避免的事情 避免未公开身份的单人开发团队,特别是在构建投机性的智慧体专案时,这种风险很高。 另一个需要警惕的是由个人 「网红」 发起的智慧体专案。这类专案常常在宣布后不久就被抛弃,因为开发者意识到责任超出预期。 挣扎中的叙事 我不得不承认,有一些叙事是我个人非常看好的,但它们的发展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这并不是说这些专案不好,而是它们的推进速度相对较慢。 把资金投入一个看似前景光明的专案,却发现它的表现不如预期,而周围的其他专案却在短时间内实现 2-3 倍的增长,这种情况确实让人沮丧。 这些专案往往属于 「慢热型」,或者最终成为了其他专案的 「辅助试验品」。 举几个例子,比如 $GRIFT+$REALIS+$OMEGA。我仍然持有其中一些,但从实际操作上看,我应该更早地止损并将资金转移到更强劲的 AI 基础设施专案上,比如 REI 和 ARC 等。这些专案的潜力更加明显,表现也更加稳定。 当时,我在这些 「试验型」 专案上投入了大约 10 万到 12 万美元,原本期望它们能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但回头来看,像 Griffain 这种有 Solana 支援的专案明显更强势,而 Realis 这样的专案则需要更多时间来成熟,可能是因为它们的想法过于超前,或者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