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联合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近期表示,他正在重新审视其长期持有的对宽松软件许可的偏好,并倡导更广泛地采用“着佐权”(Copyleft)许可框架。他认为,**开源生态**正进入一个竞争更激烈、更趋集中的时代。着佐权(Copyleft)是一个由自由软件运动所发展的概念,是一种利用现有著作权体制来保护所有用户和二次开发者的自由的授权方式。在 7 月 7 日发布的博文中,Buterin 解释道,历史上他之所以选择 MIT 或 CC0 等宽松许可证(Permissive License),是因为它们允许任何人以最少的限制使用、修改和重新分发代码,有利于更广泛的采用。相比之下,GPL 或 CC-BY-SA 等**着佐权许可证(Copyleft License)**则要求衍生作品必须在相同条款下共享,包括发布源代码,这为开放性提供了法律保障。Buterin 写道:> “历史上,我是宽松许可方式的粉丝。但最近,我对着佐权方式越来越有好感。”这位以太坊联合创始人近几个月活跃度显着提升,在优先事项转变的背景下提出了诸多新想法并进行了研究。**◉ 保护开源性:Buterin 的反思**Buterin 表示,他早期的偏好源于两个核心理念:1. **降低企业门槛:** 宽松许可证能减少那些不愿分享自身成果的企业的采用阻力。2. **反对版权哲学:** 他对版权和知识产权法持有哲学上的反对立场。他认为宽松许可是实践上最接近“完全没有版权”的方式,这符合他“分享数据或想法绝不应被视为盗窃”的信念。然而,他现在看到了三大因素正在改变这一考量:1. **开源已成为主流:** Google、微软、华为等公司不仅使用开源项目,更在开源许可下发布了重大项目。在这种环境下,着佐权要求不再是重大障碍,反而能通过确保大公司将改进回馈社区来积极维持开源性,这对**区块链开发**和**Web3 创新**尤为重要。2. **加密行业文化变迁:** Buterin 形容加密领域正变得日益“竞争激烈且唯利是图”,纯粹出于意识形态或善意而开源代码的项目越来越少。对于**加密货币项目**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仅靠宽松许可已不足以保证共享进步,需要着佐权的法律要求来维系。3. **集中化世界的经济学论据**推动 Buterin 转变的第三大因素根植于经济学理论。借鉴激进市场经济学家 Glen Weyl 的观点,他认为在具有**超线性规模回报(Superlinear Returns to Scale)**的行业(如AI、云计算),严格的产权会导致权力集中。他解释道,如果一个参与者的资源是另一个的两倍,并能产生超过两倍的产出,这种差距会随时间复合,最终形成垄断。Buterin 警告称,这些条件,加上快速的技术进步和地缘政治不稳定,正威胁着在公司与国家之间制造持久且自我强化的权力失衡。他指出,一些政府已通过政策强制技术扩散,如欧盟的标准化授权、中国的技术转让规定以及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最近的**非竞争条款禁令**。**◉ 着佐权:去中心化的技术扩散方案**Buterin 认为,着佐权以一种中立、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了类似的技术扩散目标:* **无需偏袒特定方或自上而下的强制执行。*** 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代码(或其他创意产品)资源池,其使用前提是:**任何基于此构建的衍生成果都必须开源共享。**> “着佐权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代码(或其他创意产品)资源池,其核心规则是:**你只有在你愿意分享基于它所构建的任何东西的源代码时,才能合法地使用它。**”**◉ 平衡之道:宽松许可仍有价值**Buterin 承认,当**最大化普及应用**是首要目标时,宽松许可证(如 MIT / Apache 2.0)仍有其意义,并且是产权中有价值的部分。这对于希望被广泛集成的**智能合约库**或**区块链协议标准**可能仍是首选。**◉ 给开发者与开源社区的建议**他敦促开发者和**开源社区**认识到:> “着佐权在当今时代带来的益处,**远比 15 年前大得多**。”开源社区应认真考虑将着佐权作为一种机制:* **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尤其是在基础性**AI模型**和**区块链基础设施**领域)。* 确保技术进步的成果**保持普惠性**,避免被少数巨头垄断。Buterin 此番观点发表之际,正值**人工智能(AI)开发**和**区块链开发**社区就许可模式展开激烈辩论之时。各方担忧基础性创新成果有被一小撮主导玩家掌控的风险。对于关注**去中心化未来**和**抗审查技术**的加密用户而言,选择何种开源许可直接影响生态的开放性与公平性。(来源:CryptoSlate)
Vitalik观点转变:拥抱“着佐权”许可,应对开源新竞争时代与权力集中风险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近期表示,他正在重新审视其长期持有的对宽松软件许可的偏好,并倡导更广泛地采用“着佐权”(Copyleft)许可框架。他认为,开源生态正进入一个竞争更激烈、更趋集中的时代。
着佐权(Copyleft)是一个由自由软件运动所发展的概念,是一种利用现有著作权体制来保护所有用户和二次开发者的自由的授权方式。
在 7 月 7 日发布的博文中,Buterin 解释道,历史上他之所以选择 MIT 或 CC0 等宽松许可证(Permissive License),是因为它们允许任何人以最少的限制使用、修改和重新分发代码,有利于更广泛的采用。
相比之下,GPL 或 CC-BY-SA 等**着佐权许可证(Copyleft License)**则要求衍生作品必须在相同条款下共享,包括发布源代码,这为开放性提供了法律保障。
Buterin 写道:
这位以太坊联合创始人近几个月活跃度显着提升,在优先事项转变的背景下提出了诸多新想法并进行了研究。
◉ 保护开源性:Buterin 的反思
Buterin 表示,他早期的偏好源于两个核心理念:
他认为宽松许可是实践上最接近“完全没有版权”的方式,这符合他“分享数据或想法绝不应被视为盗窃”的信念。
然而,他现在看到了三大因素正在改变这一考量:
推动 Buterin 转变的第三大因素根植于经济学理论。借鉴激进市场经济学家 Glen Weyl 的观点,他认为在具有**超线性规模回报(Superlinear Returns to Scale)**的行业(如AI、云计算),严格的产权会导致权力集中。
他解释道,如果一个参与者的资源是另一个的两倍,并能产生超过两倍的产出,这种差距会随时间复合,最终形成垄断。
Buterin 警告称,这些条件,加上快速的技术进步和地缘政治不稳定,正威胁着在公司与国家之间制造持久且自我强化的权力失衡。
他指出,一些政府已通过政策强制技术扩散,如欧盟的标准化授权、中国的技术转让规定以及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最近的非竞争条款禁令。
◉ 着佐权:去中心化的技术扩散方案
Buterin 认为,着佐权以一种中立、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了类似的技术扩散目标:
◉ 平衡之道:宽松许可仍有价值
Buterin 承认,当最大化普及应用是首要目标时,宽松许可证(如 MIT / Apache 2.0)仍有其意义,并且是产权中有价值的部分。这对于希望被广泛集成的智能合约库或区块链协议标准可能仍是首选。
◉ 给开发者与开源社区的建议
他敦促开发者和开源社区认识到:
开源社区应认真考虑将着佐权作为一种机制:
Buterin 此番观点发表之际,正值人工智能(AI)开发和区块链开发社区就许可模式展开激烈辩论之时。各方担忧基础性创新成果有被一小撮主导玩家掌控的风险。对于关注去中心化未来和抗审查技术的加密用户而言,选择何种开源许可直接影响生态的开放性与公平性。
(来源:Crypto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