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lle發生數億美元欺詐!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等難逃調查...

根據外媒報道,CFPB(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正在調查支付平臺Zelle上所出現的客戶資金處理問題。據悉,該平臺一直面臨詐騙,欺詐交易審查等方面的質疑和投訴。

由於Zelle由摩根大通,富國銀行,美國銀行等全美7家最大財團組成,所以CFPB的主要調查對象還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大型銀行,旨在審查“當客戶對通過Zelle進行的交易提出異議時,銀行該如何應對”。由此可見,此次的調查範圍,不可謂不大。

即時支付平臺Zelle涉嫌數億美元欺詐和詐騙,摩根大通等銀行因此接受調查...

照例,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事件的始末經過。

就在最近,因為知名的即時支付平臺Zelle涉嫌數億美元的交易存在欺詐和詐騙行為,CFPB就“銀行該如何處理網絡上的爭議交易”這一問題展開了調查。也正因此,有關“相關銀行在阻止非法轉賬,特別是預防詐騙這一方面做得不夠徹底”的投訴不絕於耳。所謂詐騙,在這裡也有了實質性的定義,即有人在受到欺騙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授權行為。

在調查過程中,相關調查人員發現,其中的3家銀行,即摩根大通,富國銀行以及美國銀行(這3家銀行也是Zelle最大的所有者銀行) 在審查客戶和終止欺詐賬戶方面做得不夠到位。

調查小組委員會發現,2023年,這3家銀行向舉報Zelle騙局的受害者報銷了38 %的費用,明顯低於2019年的62%。小組委員會還表示,這3家銀行共同拒絕償還2021年至2023年間有爭議的Zelle交易中的8.8億美元。

對於這樣的指控,Zelle方面顯然是不能認可的。在參議院聽證會上,Zelle母公司Early Warning Services的首席執行官Cameron Fowler就表示,超過99.9%的Zelle交易是在沒有任何欺詐報告的情況下執行的,他還表示,“欺詐性Zelle交易的報銷率不如犯罪本身重要,增加報銷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意思是督促大家把重點放在犯罪分子身上,這才是整個社會,整個行業,整個政府最重要的解決方案。

很難講,這樣的說法是否是在避重就輕和轉移話題。

反將一軍!摩根大通考慮起訴監管機構。

面對這樣的質疑,摩根大通率先站出來進行反駁和評論。該行表示,該機構正在“超越法律要求”,並警告稱,“它可能不得不在法庭上質疑監管機構的行為”。

摩根大通方面表示,CFPB給了銀行兩個選擇:要麼尋求和解,要麼面臨執法行動。而公司則在評估接下來的步驟,這其中包括訴訟。

發言人還表示,CFPB認為包括摩根大通在內的幾家銀行違背了相關的法律要求,為所有未經授權的交易,甚至可以說是某些類型的騙局提供了報銷。這樣的說法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CFPB應該預料到會受到挑戰,以確保他們的行動在法律範圍內”。

摩根大通方面還提出了一個十分值得討論的觀點:當客戶們的賬戶因為被黑客入侵而蒙受損失時,銀行是否應該對其進行賠償?

按照聯邦法規的要求,銀行是需要償還客戶未經授權的付款,“賬戶被黑客入侵”便是其中之一。但在銀行的眼裡,要求銀行退還客戶被騙批准付款的轉賬是十分不合理的。按照他們的說法,“覆蓋欺詐成本本身就會鼓勵更多的欺詐行為發生,並由此造成更大的損失”。

但事實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用Zelle轉賬受騙,銀行進行理賠”似乎是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在Zelle轉賬遭遇詐騙早就有之,僅2021年和2022年,僅僅計算經手的4間銀行,就有近20萬筆交易涉嫌詐騙,涉及金額高達2億多元。彼時,為了進一步提高網絡轉帳的安全性,並杜絕詐騙行為的發生,參與Zelle轉賬的幾家主要銀行還討論制定了理賠指南,並退還了受騙用戶的損失和銀行間的非法轉賬,這其中就有摩根大通。

據瞭解,數千家的金融機構都允許顧客通過Zelle系統轉帳,詐欺者常常以銀行名義發給用戶電郵,短信或者是直接打電話,讓用戶將錢轉入一個賬戶,用戶誤認為這個賬戶是自己的。通常情況下,這一類電話的來電顯示為銀行的客服熱線,但實際上是將受害人的電話與詐欺帳戶相連。按照規定,銀行應當退還未經授權的轉帳,但如果用戶受了騙,已經將錢寄了出去不,那這些金額是沒有辦法收到保護的。

獲得眾多銀行支持和背書的Zelle,究竟是什麼?

說到這裡,我們就需要來聊聊本次事件的“始作俑者”——Zelle了。

Zelle是一個美國銀行間的即時轉賬系統,最初由幾家大銀行發起成立。用戶們可以使用郵箱和手機號註冊這項服務,註冊成功後,不同銀行間的轉賬就不需要手續費了(只要雙方使用的銀行都是Zelle的合作伙伴即可) 。 轉賬時,用戶只需要輸入接收方註冊Zelle時所使用的郵箱或者電話即可,實時到賬。因為使用Zelle轉賬無需手續費,所以該項服務一上線,接入Zelle的銀行便越來越多,就連華美(East West Bank)和國泰(Cathy Bank)這兩家最大的美國本土華人銀行也推出了Zelle轉賬功能。

不過,與常規的轉賬一樣,除非接收Zelle轉賬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沒有註冊Zelle,否則資金會直接進入對方的銀行賬戶,無法撤回或者取消。一旦轉錯,也只能看對方願不願意退給你,收款方如果不願意退,銀行沒有辦法解決,即便報警也無濟於事。也正因此,有人建議在使用Zelle轉賬時,可以儘量選擇讓收款方發起收款請求(Request), 儘量避免使用自己主動轉賬(Send)。

不過,使用Zelle轉賬,還有一個pending可以加以利用,防範風險。通常有以下兩種情況可以使用pending:一是銀行認為這筆轉賬有風險,需要調查,必要時銀行會選擇銀行賬戶,需要客戶打電話去銀行解鎖;二是收款方大量接收Zelle轉賬,銀行會認為是高風險,對收款方的賬戶展開調查,調查清楚後才會變成completed。

從根本上說,大家對銀行監管方式,監管力度以及監管內容產生了質疑和爭議,是包括摩根大通在內的幾家銀行本次身陷調查風波的根本原因。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