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美國經濟數據的真相:用“時間差”識破假繁榮



最近不少人問我:“美國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到底能不能信?會不會被動了手腳?”

我的核心思路很簡單別只看單一數據,要把它放在整個時間序列裏去對比。

美國的經濟數據分三類:
第一類是 領先數據(Leading)
比如 ISM 制造業 PMI、貨幣供應量,它們像提前 3 到 9 個月的“預告片”,先告訴你經濟可能往哪走。

第二類是 同步數據
比如每週初請失業金人數、零售銷售,反映的是“此時此刻”。

第三類是 滯後數據(Lagging)
像失業率、非農就業人數,它們是“歷史回放”,通常要幾個月後才顯現出經濟變化的影響。

正常情況下,經濟下行會按順序展開:領先數據先掉頭,同步數據跟着走弱,滯後數據最後才變差。
所以,如果你看到美國領先數據已經連續數月走低,但滯後數據(尤其是就業)還在創好成績,那就要小心這可能是數據被修飾,或者政府希望延遲釋放壞消息。

真實案例:2022 年下半年,美國 ISM 制造業 PMI 連續跌破榮枯線,貨幣供應量增速也快速下滑,這些領先指標都在預警經濟降溫。但 2023 年初公布的失業率卻降到 50 年低點,市場被這組“漂亮數據”打動,美股短線反彈。結果不到 3 個月,失業率開始回升,制造業裁員潮爆發。提前看了領先指標的人,早在反彈高點就減倉避險了。

當然,要長期、全方位操控美國的所有數據幾乎不可能,因爲數據分散在勞工統計局、供應管理協會、联准会、人口普查局等多個機構手裏,彼此還能交叉驗證。

投資者真正的機會在於:當市場被滯後數據迷惑、忽視領先指標時,你能在資產定價錯誤的那一刻布局,賺取超額收益。
記住,把領先、同步、滯後這三類數據放在一起看,既能判斷數據真僞,還能比別人早一步做決策。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