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thereum生態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近期,Ethereum生態再次成爲熱議焦點。社交網絡上關於ETH的討論熱度驟增,主要源於兩個原因:Vitalik與ETHPanda的訪談引發中文社區廣泛討論,以及ETH對BTC匯率持續下跌引起的不滿情緒。對此,我有一些個人觀點想要分享。總體而言,我認爲ETH的長期前景仍然樂觀。市場上缺乏直接競爭對手,因爲Ethereum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中的"去中心化"特性,而非僅僅是"執行環境"。這一基本面並未改變。然而,當前Ethereum生態發展確實遇到了瓶頸,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Restaking賽道對Layer2技術路線造成了資源分流,影響了ETH生態的資源分配。其次,Ethereum生態中的關鍵意見領袖正在形成一個相對固化的利益階級,這導致了創新動力不足。## Restaking對Ethereum生態資源的影響Ethereum的官方發展路徑一直是通過Sharding方式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類似於一個分布式的、不受單一方控制的雲平台。考慮到技術復雜度,社區最終選擇了以Rollup-Layer2方案作爲主要方向。在這個架構中,應用可以部署在單獨的Layer2上,而Ethereum主網則作爲基礎設施,爲應用鏈提供數據最終性和信息中繼功能。然而,去年年末興起的ETH Restaking賽道,以EigenLayer爲代表,對這一發展路徑造成了衝擊。Restaking直接復用了參與PoS Staking的ETH,並提供執行功能(即所謂的AVS)。這一創新雖然在創意上值得肯定,但實際上成爲了Ethereum當前困境的主要原因。Restaking爲應用提供了一個不需支付主鏈ETH成本的"第二共識方案",這直接影響了ETH的價值捕獲能力。例如,在數據可用性(DA)層面,應用鏈原本需要通過主鏈合約調用來獲取數據最終性,從而創造ETH需求。但Restaking提供了新的選擇,應用可以通過AVS購買共識,甚至可以用其他資產支付費用。這使得原本由Ethereum壟斷的市場變成了寡頭競爭市場,削弱了Ethereum的定價權和利潤。更爲關鍵的是,Restaking分散了本應用於應用開發和市場教育的寶貴資源。這些資源被投入到了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中,導致活躍應用數量不足,進而影響了整個價值捕獲系統的活力。這個問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去中心化組織的特性。在追求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的同時,各方都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進行發展和資源競爭。這在牛市中有利於創新和價值捕獲,但在熊市的存量競爭中,缺乏統一的資源調度容易導致發展方向偏離。相比之下,像Solana這樣的中心化組織結構,在資源調配和對市場熱點的快速響應上更具優勢。## Ethereum生態的階層固化問題Ethereum生態中缺乏像Solana、AVAX等項目那樣積極的意見領袖。雖然這些領袖有時被視爲FOMO的推動者,但他們對社區凝聚力和創業團隊信心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Ethereum生態中,除Vitalik外,很難找到其他有影響力的領袖。這部分源於最初創始團隊的分裂,也與生態內部階層的固化有關。大量生態成長的收益被早期參與者壟斷。考慮到Ethereum的初始募資規模和後續發展,許多早期參與者即使不再積極參與也已經非常富有。因此,這些早期參與者開始傾向於保守策略。相比擴展生態,維持現狀對他們來說更具吸引力。爲規避風險,他們在推動生態發展時變得更加謹慎。例如,他們可能更願意維持AAVE等現有項目的地位,並通過借出持有的ETH賺取穩定收益,而不是積極推動新項目的發展。盡管如此,我仍然認爲ETH的長期前景是積極的。市場上缺乏真正的直接競爭對手,因爲Ethereum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去中心化特性,而非僅僅是作爲執行環境。這一基本面並未改變。因此,只要能夠有效整合資源,推動應用開發,Ethereum的未來仍然充滿希望。
以太坊生態面臨資源分流與創新停滯 未來發展仍存希望
Ethereum生態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近期,Ethereum生態再次成爲熱議焦點。社交網絡上關於ETH的討論熱度驟增,主要源於兩個原因:Vitalik與ETHPanda的訪談引發中文社區廣泛討論,以及ETH對BTC匯率持續下跌引起的不滿情緒。對此,我有一些個人觀點想要分享。
總體而言,我認爲ETH的長期前景仍然樂觀。市場上缺乏直接競爭對手,因爲Ethereum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中的"去中心化"特性,而非僅僅是"執行環境"。這一基本面並未改變。然而,當前Ethereum生態發展確實遇到了瓶頸,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Restaking賽道對Layer2技術路線造成了資源分流,影響了ETH生態的資源分配。其次,Ethereum生態中的關鍵意見領袖正在形成一個相對固化的利益階級,這導致了創新動力不足。
Restaking對Ethereum生態資源的影響
Ethereum的官方發展路徑一直是通過Sharding方式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類似於一個分布式的、不受單一方控制的雲平台。考慮到技術復雜度,社區最終選擇了以Rollup-Layer2方案作爲主要方向。在這個架構中,應用可以部署在單獨的Layer2上,而Ethereum主網則作爲基礎設施,爲應用鏈提供數據最終性和信息中繼功能。
然而,去年年末興起的ETH Restaking賽道,以EigenLayer爲代表,對這一發展路徑造成了衝擊。Restaking直接復用了參與PoS Staking的ETH,並提供執行功能(即所謂的AVS)。這一創新雖然在創意上值得肯定,但實際上成爲了Ethereum當前困境的主要原因。
Restaking爲應用提供了一個不需支付主鏈ETH成本的"第二共識方案",這直接影響了ETH的價值捕獲能力。例如,在數據可用性(DA)層面,應用鏈原本需要通過主鏈合約調用來獲取數據最終性,從而創造ETH需求。但Restaking提供了新的選擇,應用可以通過AVS購買共識,甚至可以用其他資產支付費用。這使得原本由Ethereum壟斷的市場變成了寡頭競爭市場,削弱了Ethereum的定價權和利潤。
更爲關鍵的是,Restaking分散了本應用於應用開發和市場教育的寶貴資源。這些資源被投入到了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中,導致活躍應用數量不足,進而影響了整個價值捕獲系統的活力。
這個問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去中心化組織的特性。在追求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的同時,各方都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進行發展和資源競爭。這在牛市中有利於創新和價值捕獲,但在熊市的存量競爭中,缺乏統一的資源調度容易導致發展方向偏離。相比之下,像Solana這樣的中心化組織結構,在資源調配和對市場熱點的快速響應上更具優勢。
Ethereum生態的階層固化問題
Ethereum生態中缺乏像Solana、AVAX等項目那樣積極的意見領袖。雖然這些領袖有時被視爲FOMO的推動者,但他們對社區凝聚力和創業團隊信心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在Ethereum生態中,除Vitalik外,很難找到其他有影響力的領袖。這部分源於最初創始團隊的分裂,也與生態內部階層的固化有關。大量生態成長的收益被早期參與者壟斷。考慮到Ethereum的初始募資規模和後續發展,許多早期參與者即使不再積極參與也已經非常富有。
因此,這些早期參與者開始傾向於保守策略。相比擴展生態,維持現狀對他們來說更具吸引力。爲規避風險,他們在推動生態發展時變得更加謹慎。例如,他們可能更願意維持AAVE等現有項目的地位,並通過借出持有的ETH賺取穩定收益,而不是積極推動新項目的發展。
盡管如此,我仍然認爲ETH的長期前景是積極的。市場上缺乏真正的直接競爭對手,因爲Ethereum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去中心化特性,而非僅僅是作爲執行環境。這一基本面並未改變。因此,只要能夠有效整合資源,推動應用開發,Ethereum的未來仍然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