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Layer: Web3社交回歸本質 激勵之外的價值重構

robot
摘要生成中

Social Layer: 回歸社交本質

引言

加密貨幣世界中,激勵機制是一個核心話題。從比特幣開始,通過工作量證明共識和區塊獎勵來吸引礦工參與,到以太坊的可編程性帶來更復雜的代幣經濟學理論,激勵機制一直在演變。

許多DApp開發者將代幣經濟學視爲重中之重,認爲優秀的激勵設計能同時實現個人和生態的利益最大化。然而,過分關注激勵可能忽視了應用本身的價值。以公鏈和社交DApp爲例,公鏈需要激勵和共識機制來保證帳本一致性,而社交DApp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實現基本社交功能,讓用戶重新掌控數據所有權。

近期,Friend.tech通過簡單的激勵機制在熊市中引起轟動。但這種基於短期利益驅動的用戶增長能否持續,值得深思。

Social Layer:回歸社交的初心

社交優先,金融其次

社交的本質是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形成圈子。Web2社交平台雖然便於信息傳遞,但形成了信息和價值的孤島,用戶難以跨圈子擴展社交網絡,且數據被平台壟斷。

Web3技術有潛力改變這一現狀。以Friend.tech爲例,它通過"先金融後社交"的模式取得了成功,但社交體驗並不突出。真正能長期留住用戶的應用,應該是"先社交後金融"的模式。Social Layer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打造的協議。

Social Layer源於2021年的一次社區討論,旨在構建適合社區的貢獻記錄和激勵機制。它利用區塊鏈提供數據記錄基礎,幫助用戶打破圈子限制,形成互聯的社交網絡。在激勵方面,Social Layer採用非量化的徽章來標注用戶價值,徽章的價值由不同社區共識決定。

Social Layer:回歸社交的初心

Social Layer的核心組件

身分 (Identity)

身分是社交網絡中的基本單元,包括個人資料令牌(Profile Token)和羣組資料令牌(Group Profile Token)。這些令牌承載用戶或組織的描述信息,不可轉讓,以防止身分被盜用。Social Layer還提供了身分恢復機制。

Social Layer:回歸社交的初心

社交令牌 (Social Token)

Social Layer包含多種功能性代幣:

  1. 徽章(Badge):不可轉讓的SBT,綁定於身分。
  2. NFT:可用作通行證、門票等。
  3. 禮品卡(Gift Card):附加在徽章上的消費權益。
  4. 私有徽章(Private Badge):僅發送者和接收者可見的特殊徽章。
  5. 積分(Points):基於ERC-20標準的同質化代幣,可用於社區治理等。

Social Layer:回歸社交的初心

合並與封裝 (Merger & Wrapper)

Merger功能允許將多個Social Token合成爲新的Token,不限制輸入和輸出的Token類型,爲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

Wrapper功能支持跨協議價值聚合,可將其他協議或鏈上的Token封裝成Social Layer上的Social Token,實現跨平台互操作。

Social Layer:回歸社交的初心

展望:可信社會協作網路

Social Layer正在探索DAO之間的內部協作,並不斷擴展其功能和使用場景。未來,它有望成爲可信社會協作網路的基礎設施,爲Web3社交帶來全新體驗。

Social Layer:回歸社交的初心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8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TokenTaxonomistvip
· 13分鐘前
从分类学的角度来看,激励不过是死协议上的口红。
查看原文回復0
午夜卖币人vip
· 16小時前
割完就润 冷钱包保平安
回復0
GasFeeSobbervip
· 08-09 23:36
说到底都是为了捞币
回復0
NonFungibleDegenvip
· 08-09 23:31
ser这个社交东西真是应付... 先给我看一下底价吧,ngl
查看原文回復0
Crypto冒险家vip
· 08-09 23:23
韭菜玩了一年的智商税又得重学
回復0
failed_dev_successful_apevip
· 08-09 23:22
拉盘又来洗脑了
回復0
airdrop_whisperervip
· 08-09 23:15
薅完羊毛就跑路了
回復0
SandwichVictimvip
· 08-09 23:10
割肉躺平中,已麻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