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智能化三階段演進:從自動化到AgentFi的躍遷

DeFi智能化演進:從自動化工具到AgentFi智能體

在當前加密行業中,穩定幣支付與DeFi應用是少數已被驗證具備真實需求與長期價值的賽道。與此同時,百花齊放的Agent正逐漸成爲AI產業中面向用戶界面的實際落地形式,成爲連接AI能力與用戶需求的關鍵中間層。

在Crypto與AI的融合領域,尤其是在AI技術反哺Crypto應用的方向上,當前探索主要集中於三個典型場景:

  1. 對話交互型Agent:以聊天、陪伴、助理類爲主,盡管多數仍爲通用大模型的套殼,但因開發門檻低交互自然,疊加通證激勵,成爲最早推向市場獲取用戶關注的形態。

  2. 信息整合型Agent:聚焦線上與鏈上信息的智能整合。Kaito、AIXBT等在線上但非鏈上的信息搜索整合領域已取得成功,而鏈上數據整合方向仍處於探索階段尚無明顯跑出項目。

  3. 策略執行型Agent:以穩定幣支付與DeFi策略執行爲核心延展出Agent Payment與DeFAI兩大方向。此類Agent更深度嵌入鏈上交易與資產管理邏輯,有望突破炒作瓶頸,形成具備金融效率與可持續收益的智能執行基礎設施。

本文將重點聚焦於DeFi與AI的融合演進路徑,梳理其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的發展階段,分析策略執行Agent的基礎設施、場景空間與關鍵挑戰。

DeFi智能化三階段:Automation、Copilot與AgentFi的躍遷

在DeFi智能化的演進中,我們可以將系統能力劃分爲三個階段:Automation(自動化工具)、Intent-Centric Copilot(意圖驅動助手)與AgentFi(鏈上智能體)。

  • Automation更像是規則觸發器(Rule Trigger):基於預設條件執行固定任務,如套利、再平衡、止盈止損等,無法生成策略,也無法獨立運作。

  • Copilot引入了意圖識別與語義解析能力,用戶通過自然語言輸入,系統進行理解、分解並建議執行路徑,但最終仍需用戶確認,執行鏈條不閉環。

  • AgentFi則代表完整的"感知 → 推理/策略生成 → 鏈上執行 → 演化"智能閉環,是具備鏈上自治執行與持續演化能力的智能體(Agent)。

|維度|自動化 Infra|Intent-Centric Copilot|AgentFi| |---|---|---|---| |核心邏輯|規則觸發 + 條件執行|意圖識別 + 操作引導|策略閉環 + 自主執行| |執行方式|基於預設條件觸發執行(if-then)|理解用戶指令,輔助拆解操作|全自主感知、判斷、執行| |用戶交互|無需交互,執行被動觸發|用戶通過 prompt 表達意圖,系統輔助拆解|無需人類交互,可與人/Agent 協同| |智能水平|低,流程自動化|中,具備交互理解|高,自主策略生成與演化| |策略能力|無,執行預設任務|有限,依賴用戶指令|強,可自我學習與優化組合| |落地難度|低,偏後端服務|中,需較強前端交互設計|高,需 AI/執行基礎設施深度協同| |鏈上執行|✅ 感知 ❌ 決策 (固定規則觸發) ✅ 支持簡單執行|✅感知 ✅決策 ⚠️ 執行需用戶輔助確認|✅感知 ✅決策 ✅ 完整閉環鏈上執行| |典型代表|Gelato、Mimic|HeyElsa.ai, Bankr|Giza ARMA|

要判斷一個項目是否真正屬於AgentFi,需要看它是否滿足以下五個核心標準中的至少三個:

  1. 自主感知鏈上狀態/市場信號(不是靜態輸入,而是實時監測)
  2. 具備策略生成與組合能力(不是預設策略,而是能根據上下文自我制定行動計劃)
  3. 可自主在鏈上執行操作(無需用戶交互,能執行swap/lend/stake等復雜操作)
  4. 具有持久狀態與演化能力(Agent有生命週期,能長期運行並根據反饋自我調整)
  5. 具備Agent-Native架構(如專屬Agent SDK、托管執行環境、Agent中間件等)

換句話說,自動化交易 ≠ Copilot,更 ≠ AgentFi:自動化交易只是"規則觸發器",Copilot雖能理解用戶意圖並提供操作建議,但仍依賴人爲參與;而真正的AgentFi,是"具備感知、推理與鏈上自主執行能力的智能體",能在無需人工介入的前提下,完成策略閉環與持續演化。

DeFi場景智能化適配性分析

在DeFi(去中心化金融)體系中,核心應用場景可大致劃分爲資產流通與交換類與收益型金融類。我們認爲,這兩類場景在智能化路徑上的適配性存在顯著差異:

一、資產流通與交換類場景

資產流通與交換類場景以原子化交互爲主,包括Swap交易、跨鏈橋、法幣出入金等,其本質特徵爲"意圖驅動 + 單次原子化交互",交易過程不涉及收益策略、狀態維護與演化邏輯,大多適用於Intent-Centric Copilot的輕量化執行路徑,並不屬於AgentFi。

由於其工程門檻較低且交互簡單,目前市場上大部分DeFAI類項目都處於這一階段,這些並不構成AgentFi閉環智能體;但是對於少數高階復雜Swap策略(如跨資產套利、永續對沖LP、槓杆再平衡等場景)其實需要AI Agent的能力接入,目前尚處早期探索階段。

|場景類別|是否持續收益|AgentFi適配性|工程實現難度|說明| |---|---|---|---|---| |Swap交易|❌ 否|⚠️ 部分適配(僅Intent交易不是真AgentFi)|✅ 易實現|單次原子操作(如換幣),無策略狀態積累,適合Copilot調用。| |跨鏈橋|❌ 否|❌ 弱|✅ 易實現|跨鏈是中介式傳輸,不涉及策略規劃與調整,AI參與邊際極低。| |法幣出入金|❌ 否|❌ 無|❌ 不可控|高度依賴CeFi通道與合規流程,鏈上Agent無法自治發起操作| |聚合優化|⚠️ 不一定|⚠️ 部分適配|✅ 中等|以自動化工具爲主,若能組合多平台報價或收益最大化路徑,可由輕量Agent執行,但難長期演化智能體| |✅ Swap交易組合|✅ 有收益可能|✅ 未成熟|❌ 難實現|如跨資產套利、永續對沖LP、動態倉位調配等,需復雜策略引擎支撐,目前尚處原型階段無可用Agent|

二、資產收益類金融場景

資產收益類金融場景具備明確的收益目標、復雜的策略組合空間與動態的狀態管理需求,天然契合AgentFi的"策略閉環 + 自主執行"模型。其核心特徵如下:

  • 可量化的收益目標(APR / APY)便於Agent建立優化函數;
  • 策略組合空間廣闊,涵蓋多資產、多期限、多平台、多交互流程;
  • 操作需頻繁管理與實時調整,適合由鏈上智能體(Agent)進行執行與維護。

|排名|場景類別|是否持續收益|AgentFi適配性|工程難度|說明| |---|---|---|---|---|---| |1|流動性挖礦|✅ 是|✅✅✅ 極高|❌ 高|策略需頻繁動態調整(如復投、遷移、雙池策略等),最適合部署AI策略智能體| |2|借貸|✅ 是|✅✅✅ 極高|✅ 低|利率波動+抵押狀態可讀,風險預警與自動調倉易實現| |3|Pendle(PT/YT收益權交易)|✅ 是|✅✅ 高|❌ 高|收益期限與結構多樣,組合交易復雜,智能體可優化買賣時機與收益穩定性| |4|資金費率套利(Perp/CeFi/DeFi混合)|✅ 是|✅✅ 高|❌ 極高|多市場套利具AI優勢,但鏈外交互與協同復雜度極高,仍處探索階段| |5|Staking / Restaking / LRT策略組合|⚠️ 固定收益|⚠️ 有條件適配|⚠️ 中等|靜態質押不適合Agent,但多LST+Lending+LP等動態組合智能體可介入| |6|RWA(現實世界資產)|⚠️ 收益穩定|❌ 低|⚠️ 合規重|收益結構穩定、合規門檻高、協議間不互通,短期不具備AgentFi策略落地空間|

受限於收益期限、波動頻率、鏈上數據復雜度、跨協議整合難度及合規限制等多重因素,不同收益類場景在AgentFi維度的適配性與工程落地性存在顯著差異,優先級建議如下:

高優先級業務落地方向:

  • 借貸(Lending / Borrowing):利率波動易追蹤標準化執行邏輯,適合輕量型智能體。
  • 流動性挖礦(Yield Farming):池子動態頻繁、策略組合空間大、收益浮動高,AgentFi可顯著優化年化回報與交互效率,但工程實現具有一定挑戰性;

中長期可探索布局方向:

  • Pendle收益權交易:時間維度與收益曲線清晰,適合Agent管理到期輪轉與池間套利;
  • Funding Rate套利:理論收益可觀,需解決跨市場執行與鏈外交互挑戰,工程難度大;
  • LRT動態組合結構:靜態質押不適配,可嘗試LRT + LP + Lending等策略自動調整。
  • RWA多資產組合管理:短期內落地難,Agent可在組合優化與到期策略上提供輔助;

DeFi場景智能化的項目介紹

1. 自動化工具(Automation Infra):規則觸發與條件執行

Gelato是DeFi自動化最早的基礎設施之一,曾爲Aave、Reflexer等協議提供條件觸發型任務執行支持,但其現在已轉型爲Rollup as a Service服務商。目前鏈上自動化的主戰場也轉向DeFi資產管理平台(DeFi Saver、Instadapp)。這些平台集成包括Limit Order設置、清算保護、自動調倉、DCA、網格策略等在內的標準化自動執行模塊。此外我們看到部分更爲復雜的Defi自動化工具平台項目:

Mimic.fi

Mimic.fi是一個鏈上自動化平台,服務於DeFi開發者與項目方,支持在Arbitrum、Base、Optimism等鏈上構建可編程的自動化任務。其核心通過"if-then"規則觸發器實現跨協議操作自動執行,架構分爲Planning(任務與觸發定義)、Execution(意圖廣播與執行競價)與Security(三重驗證與安全控制)三層。目前採用SDK接入方式,產品仍處於初期部署階段。

AFI Protocol

AFI Protocol是一個算法驅動的Agent執行網路,支持7×24小時非托管自動化操作,聚焦解決DeFi中的執行分散、策略門檻與風險響應問題。其設計面向機構與高級用戶,提供可編排策略、權限管理與SDK工具,並推出收益型穩定幣afiUSD作爲原生資產。目前處於Sonic Labs內測階段,尚未公開上線或面向零售用戶開放使用。

2. 意圖驅動助手(Intent-Centric Copilot): 意圖表達與執行建議

2024年底曾一度火熱的DeFA

DEFI-1.8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MeaninglessGweivip
· 23小時前
又是一堆密码学术语 谁懂啊
回復0
跨链迷路人vip
· 08-09 19:28
黑皮是吧 套个ai壳子就敢吹
回復0
代码审计姐vip
· 08-09 19:23
代码跟我说 每个智能体都藏着漏洞
回復0
OnChainDetectivevip
· 08-09 19:02
嗯……模式分析显示,这些“ai代理”中的89%只是带有代币机制的llm包装……老实说,我以前看过这个电影。
查看原文回復0
闪电出击小王子vip
· 08-09 19:01
agentfi顶啊 这才是大趋势!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