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加密沙皇 David Sacks 與他的矽谷夥伴們在最新一集的《All-In Podcast》上表示,美國經濟近兩週數據表現亮眼,第二季 GDP 預測將會上升到 3.8%,關稅收入激增至 230 億美元。儘管國債利息支出高達 900 億美元、赤字嚴重,但 Sacks 卻指出川普總統這波關稅政策意外創造龐大收入,未來甚至有望減少 6,000 億美元赤字,並質疑聯準會 (Fed) 主席鮑威爾 (Jerome Powell) 的升降息決策被「政治意識」綁架。
Q2 經濟爆炸成長,關稅收入暴衝至 230 億美元
主持人 Jason Calacanis 提到,美國五月關稅收入高達 230 億美元,對比到二月時,收入已翻倍。通膨也降到 2.4%,GDP 年增預測值可能高達 3.8%,經濟數據整體呈現強勁復甦。
不過政府仍然出現高達 3,160 億美元的單月財政赤字,國債利息支出接近每個月 900 億美元,令人擔憂。
圖為 Calacanis 援引的數據圖表內容,左為 CPI 年增率,右為 GDP 年增率預測圖
(註: Jason Calacanis 為 Robinhood、Uber 和Trello 等知名企業的天使投資人)
對此,Sacks 表示,許多專家當初唱衰川普的關稅政策,結果現在經濟數據卻相當亮眼。他表示:
「通膨下降、GDP 強勁、就業超出預期,證明專家與現實脫節。」
川普關稅改寫經濟規則,中產階級成美國成功犧牲品
主持人 Tucker Carlson 與 Chamath Palihapitiya 在節目中雙雙批評過去奉為圭臬的「自由貿易」政策。
Carlson 坦言,自己對此深信不疑,直到川普宣布關稅政策那天親臨白宮現場後,才開始質疑這套「教條」是否已過時:
「假如川普的關稅政策這招真的有效,那就真的太戲劇化了。」
他直言,許多共和黨人至今還活在十幾年前的教條裡。
Palihapitiya 則進一步指出,美國企業雖因自由貿易賺得盆滿缽滿,卻是靠外包製造業、犧牲中產階級換來的。他估算,若將暴增的關稅收入與潛在降息節省支出合併計算,政府每年可能多出高達 6,000 億美元的財政空間,對削減赤字將是一大助力。
(註:Tucker Carlson 為美國保守派新聞記者,Chamath Palihapitiya 為 Facebook 早期高階主管)
降不降息都是政治,批評 Fed 為黑箱政府
Sacks 與 Palihapitiya 直言聯準會 (Fed) 現在不願意降息,其實是出於政治考量。
Sacks 認為,鮑威爾如果過早實施量化寬鬆 (QE),會被貼上「Arthur Burns」的標籤,也就是 1970 年代那位被譴責放縱通膨的前 Fed 主席。Palihapitiya 更直白地說:
「現在利率不降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政治考量,他不想幫川普。」
主持人 Carlson 則進一步揶揄 Fed 根本就是「黑箱政府」,運作方式模糊不透明、無法以民主化的方式監督。
《大而美法案》共和黨內鬨,Sacks 與 Carlson 意見分歧
話題轉到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目前該法案正卡在參議院審議,而共和黨內部也此分裂成三大陣營,分別是支持派、中立派與反對派。
Sacks 強調《大而美》內容涵蓋延續減稅、取消小費稅、加強邊境安全、擴大能源鑽探與國安防禦等等,更表示這是川普總統落實選劇政見的「一次性立法機會」,呼籲共和黨別自搞分裂。
不過主持人 Carlson 卻對 Sacks 的「一次性立法」不買賬,開噴這是美國立法「最醜陋的一面」。他表示:
「這部法案沒人能看得懂,寫的人也講不清楚,根本就是要規避監督。」
Carlson 呼籲政府應該回歸傳統「分段審議、專責委員會」的立法流程,以避免在法案藏有黑箱條款。
呼籲馬斯克與川普和解,雙方加強合作
主持人 Palihapitiya 提到馬斯克 (Elon Musk) 與川普之間的「牛肉」,坦言相當難過。隨後提到他上週和馬斯克開會,看到對方帶領 Tesla Dojo 與 Optimus 團隊像是藝術家在創作。他也說川普近來在記者會表現也很到位,兩人若能和解,對美國是好事。
主持人 Carlson 則坦言自己選擇沉默,是為了避免被媒體斷章取義。他雖不公開評論,但他認為:
「川普對於《大而美》太溫和,需要更強硬地控管支出。」
他呼籲政界推動「財政責任誓約」,讓平衡預算成為兩黨政治承諾,並讓民眾對政客的赤字承諾有具體追責機制。
(為何叫做《大而美法案》?一文看懂川普如何兌現選民承諾)
這篇文章 Fed 為黑箱政府?一文了解 AI 加密沙皇 Sacks 與矽谷菁英如何剖析川普經濟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9k 熱度
13k 熱度
35k 熱度
24k 熱度
7k 熱度
6k 熱度
69k 熱度
141k 熱度
70k 熱度
1745k 熱度
Fed 為黑箱政府?一文了解 AI 加密沙皇 Sacks 與矽谷菁英如何剖析川普經濟
AI 加密沙皇 David Sacks 與他的矽谷夥伴們在最新一集的《All-In Podcast》上表示,美國經濟近兩週數據表現亮眼,第二季 GDP 預測將會上升到 3.8%,關稅收入激增至 230 億美元。儘管國債利息支出高達 900 億美元、赤字嚴重,但 Sacks 卻指出川普總統這波關稅政策意外創造龐大收入,未來甚至有望減少 6,000 億美元赤字,並質疑聯準會 (Fed) 主席鮑威爾 (Jerome Powell) 的升降息決策被「政治意識」綁架。
Q2 經濟爆炸成長,關稅收入暴衝至 230 億美元
主持人 Jason Calacanis 提到,美國五月關稅收入高達 230 億美元,對比到二月時,收入已翻倍。通膨也降到 2.4%,GDP 年增預測值可能高達 3.8%,經濟數據整體呈現強勁復甦。
不過政府仍然出現高達 3,160 億美元的單月財政赤字,國債利息支出接近每個月 900 億美元,令人擔憂。
圖為 Calacanis 援引的數據圖表內容,左為 CPI 年增率,右為 GDP 年增率預測圖
(註: Jason Calacanis 為 Robinhood、Uber 和Trello 等知名企業的天使投資人)
對此,Sacks 表示,許多專家當初唱衰川普的關稅政策,結果現在經濟數據卻相當亮眼。他表示:
「通膨下降、GDP 強勁、就業超出預期,證明專家與現實脫節。」
川普關稅改寫經濟規則,中產階級成美國成功犧牲品
主持人 Tucker Carlson 與 Chamath Palihapitiya 在節目中雙雙批評過去奉為圭臬的「自由貿易」政策。
Carlson 坦言,自己對此深信不疑,直到川普宣布關稅政策那天親臨白宮現場後,才開始質疑這套「教條」是否已過時:
「假如川普的關稅政策這招真的有效,那就真的太戲劇化了。」
他直言,許多共和黨人至今還活在十幾年前的教條裡。
Palihapitiya 則進一步指出,美國企業雖因自由貿易賺得盆滿缽滿,卻是靠外包製造業、犧牲中產階級換來的。他估算,若將暴增的關稅收入與潛在降息節省支出合併計算,政府每年可能多出高達 6,000 億美元的財政空間,對削減赤字將是一大助力。
(註:Tucker Carlson 為美國保守派新聞記者,Chamath Palihapitiya 為 Facebook 早期高階主管)
降不降息都是政治,批評 Fed 為黑箱政府
Sacks 與 Palihapitiya 直言聯準會 (Fed) 現在不願意降息,其實是出於政治考量。
Sacks 認為,鮑威爾如果過早實施量化寬鬆 (QE),會被貼上「Arthur Burns」的標籤,也就是 1970 年代那位被譴責放縱通膨的前 Fed 主席。Palihapitiya 更直白地說:
「現在利率不降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政治考量,他不想幫川普。」
主持人 Carlson 則進一步揶揄 Fed 根本就是「黑箱政府」,運作方式模糊不透明、無法以民主化的方式監督。
《大而美法案》共和黨內鬨,Sacks 與 Carlson 意見分歧
話題轉到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目前該法案正卡在參議院審議,而共和黨內部也此分裂成三大陣營,分別是支持派、中立派與反對派。
Sacks 強調《大而美》內容涵蓋延續減稅、取消小費稅、加強邊境安全、擴大能源鑽探與國安防禦等等,更表示這是川普總統落實選劇政見的「一次性立法機會」,呼籲共和黨別自搞分裂。
不過主持人 Carlson 卻對 Sacks 的「一次性立法」不買賬,開噴這是美國立法「最醜陋的一面」。他表示:
「這部法案沒人能看得懂,寫的人也講不清楚,根本就是要規避監督。」
Carlson 呼籲政府應該回歸傳統「分段審議、專責委員會」的立法流程,以避免在法案藏有黑箱條款。
呼籲馬斯克與川普和解,雙方加強合作
主持人 Palihapitiya 提到馬斯克 (Elon Musk) 與川普之間的「牛肉」,坦言相當難過。隨後提到他上週和馬斯克開會,看到對方帶領 Tesla Dojo 與 Optimus 團隊像是藝術家在創作。他也說川普近來在記者會表現也很到位,兩人若能和解,對美國是好事。
主持人 Carlson 則坦言自己選擇沉默,是為了避免被媒體斷章取義。他雖不公開評論,但他認為:
「川普對於《大而美》太溫和,需要更強硬地控管支出。」
他呼籲政界推動「財政責任誓約」,讓平衡預算成為兩黨政治承諾,並讓民眾對政客的赤字承諾有具體追責機制。
(為何叫做《大而美法案》?一文看懂川普如何兌現選民承諾)
這篇文章 Fed 為黑箱政府?一文了解 AI 加密沙皇 Sacks 與矽谷菁英如何剖析川普經濟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