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POKTnetwork)
Pocket Network 是一個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網路(DePIN),專注於提供全球開放且不可阻擋的區塊鏈資料存取服務。其願景是讓最關鍵的數位基礎設施由用戶共同擁有與治理,徹底打破傳統集中化節點服務商的壟斷。
Pocket Network 透過激勵機制促使數千位節點營運者(node runners)參與網路服務,為開發者提供穩定、高速且具成本效益的資料調用服務。目前已支援超過 30 條區塊鏈及 Layer2 網路,開發者僅需整合一次,即可跨鏈存取多個生態系統。
Pocket Network 的運作模式直觀且強大:
節點提供 RPC 服務:節點負責處理區塊鏈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請求,是開發者連結鏈上資料的重要橋樑。
閘道器(Gateways)提交請求:所有請求經由閘道器發送至 POKT 節點,閘道器需支付極小額的 POKT 代幣作為費用。
節點質押與驗證:營運節點必須質押 15,000 至 60,000 顆 POKT 才能參與,確保節點行為誠信並具有經濟誘因。
代幣燃燒機制:每週閘道器支付的費用會由 POKT Foundation 銷毀,形成通縮壓力,提升代幣價值。
這套設計讓 Pocket Network 打造出一個極具彈性且高效的基礎設施平台,對比傳統集中化 RPC 供應商,在成本及效能方面展現顯著優勢。
Pocket Network 預計於 2025 年第二季啟動重大協議升級「Shannon」,開啟完全無需許可(Permissionless)運作的全新時代。主要創新包括:
Relay Minting:對 API 請求進行證明,達到每秒數兆次的請求處理。
Token Logic Modules:模組化代幣邏輯,靈活應用於多元市場需求。
原生多鏈支援:允許 POKT 可在任一鏈上運用其服務。
資料支援擴展:服務不再僅限 RPC,更涵蓋 AI 推論、預言機、跨鏈傳輸、資料索引等多種應用場景。
藉由這些升級,Pocket Network 不僅服務於區塊鏈應用,更將成為 Web3 的開放資料層(Open Data Layer)。
POKT 為 Pocket Network 的原生代幣,具備兩大核心用途:
支付機制:POKT 用於支付節點服務的請求費用。
質押(Staking):節點需質押 POKT 方可參與請求處理,以確保網路安全與誠信。
每日平均 relays:4 億次
每燃燒 1 顆 POKT 約可鑄造 135 顆新代幣
節點年化報酬率:約 9%
現階段閘道器仍為集中式(由 PNF 控管),以防止「自我處理」行為(自我交易套利)
節點與閘道器全面無需許可
具吸引力且合理的 Staking 年化報酬
徹底終結「自我處理」經濟行為
導入「來源獎勵」機制,積極鼓勵更多資料供應者參與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POKT 將引進 Token Logic Modules,進一步模組化代幣經濟邏輯,讓整體網路在代幣層面擁有更高的彈性與可調整性。
POKT 不僅是一個技術網路,更象徵數位公共基礎設施去中心化的革命。隨著生態系統持續壯大,未來持有者將享有更多治理參與權益,包括:
決定燃燒比例及代幣流通機制
選擇生態系統支援方案
協調資料來源、AI 團隊、預言機等新參與者的獎勵政策
這種用戶共同擁有網路的精神,正是 Pocket Network 與傳統 Web2 API 供應商(如 Infura、Alchemy)最大的本質區隔。
立即於 Gate.com 開始 POKT 現貨交易:https://www.gate.com/trade/POKT_USDT
在 Web3 邁向大規模採用的當下,資料存取與基礎設施已成為下一個關鍵戰場。Pocket Network 不僅以 DePIN 形態實現節點供應去中心化,更透過設計完善的代幣經濟機制,建立起一個用戶驅動、專為開發者打造的資料存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