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Network為什麼比其他數字貨幣更具爭議?

關於區塊鏈的不透明性,以及團隊身份的不透明性,同時社區的“狂熱”支持使Pi Network項目引起了分歧反應。 經過6年的等待,Pi Network團隊宣佈“開放網絡”,允許玩家將Pi幣交易到市場外。然而,自問世以來,該項目在技術方面尚未受到高度評價,引發了許多爭議。 旅行路線 Pi Network是由Nicolas Kokkalis、Chengdiao Fan和Vince McPhillip於2019年3月14日Pi Day推出的,其中McPhillip因意見不合而離開了項目。該移動應用的首個版本允許用戶,稱為Pioneers(開拓者)(先鋒),直接從智能手機上“挖掘”Pi。 一年後,Pi Network開始測試網階段,標誌著邁向去中心化的重要一步,即允許在全球範圍內部署分散節點,通過Test-Pi測試區塊鏈並創建實用功能。當年底,該項目推出Pi節點功能,以在個人計算機上運行網絡節點。 2021年12月,Pi Network推出“閉源主網”,玩家可以相互之間自由交易Pi內部代幣。去年中旬,該項目計劃推出“開源主網”,並預計於2月20日啟動“網絡開放”。 根據Pi Core Team (PCT)的公告,在去年,Pi Network背後的團隊擁有6,000萬用戶。而在最新公告中,已有1014萬次主網轉移,超過了最初的1000萬目標。該項目還有超過1900萬用戶已經完成了身份驗證(KYC)。 在社交媒體上,Pi Network 吸引了很多關注,在 Reddit 上有 111,000 位關注者,在 Telegram 上有 2.9 百萬人,在 Twitter 上有 3.5 百萬人,在 YouTube 上有 1.65 百萬人。 還不完全是區塊鏈 除了那些運行節點的人外,對於大多數Pi數字貨幣玩家來說,唯一的任務就是登錄手機,“點亮閃電”然後等待24小時後再次重複。他們稱這種行為為“挖礦”。 "我們將'開採'定義得比傳統意義更廣泛,即通過工作證明算法執行共識,就像比特幣或以太坊中那樣。"Pi Network的白皮書這樣表達。然而,這個術語似乎被Pi Network重新定義以符合其自身目的。 當涉及數字貨幣時,挖礦意味著驗證交易並保護網絡的安全。對於比特幣來說,這意味著解決複雜的數學難題,並通過消耗大量資源的計算機系統獲得獎勵。Pi Network未達到這一要求。 Pi應用了Stellar的Federated Byzantine Agreement共識機制,通過基於信任而不是計算能力的節點交換來提高計算能力。當足夠數量的可信節點同意時,交易將得到確認。這種"信任"由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組織控制。 與比特幣和許多其他數字貨幣不同,其經濟動機激勵礦工和驗證者採取正確行動,而恆星則依賴於參與者的善意。Pi Network也缺乏透明度,因為允許玩家邀請其他人蔘與,但監督最少。 "如果信任的基礎受損會發生什麼?"CCN提出了問題。"想象一下惡意入侵網絡、相互擔保並無限傳播的情景。他們會遭受什麼後果?事實上,他們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事實上,Pi的區塊鏈網絡也不像許多其他數字貨幣項目一樣完全去中心化。Pi Network控制著主網節點的運行。"所有正在運行的主網節點都由Pi核心團隊獨家管理,這與該團隊關於去中心化的聲明相矛盾,"CoinTelegraph援引一位區塊鏈專家的觀點稱。"儘管該項目承諾去中心化,但其當前結構引發對Pi核心團隊對該原則的承諾的質疑。" 6年後沒有智能合約的問題(smart contract),哪怕是即將“開網”,也讓很多人對這個項目持懷疑態度。區塊鏈專家 Nguyen Viet Dinh 在 Facebook 上表示,Stellar Core 從 20 版開始部署了智能合約,但 Pi Network 仍在使用 19.1 版。“也許他們下次會升級到最新版本22.1,”他預測道。 根據專家的說法,數百萬人加入Pi Network是一個奇怪的案例,因為問題是:是什麼促使用戶投入他們的時間和資源到一個尚未完全去中心化的網絡中。 "一切都歸結於利用幻想," Crypto Potato 評論說。"通過每天鼓勵觸摸屏幕一次,Pi Network 製造了虛假的參與。然而,這種行為並不能驗證交易和網絡安全,只是一種維持用戶興趣的把戲。" 缺乏透明度 根據CCN的報道,Pi Network因其無需消耗大量能源、專業技術或昂貴設備即可幫助用戶挖掘數字貨幣而引起關注。"但Pi Network是真正的機會還是巧妙偽裝的泡沫?"該網站評論說。 首先,該網站對PCT公佈的6000萬用戶數字表示懷疑。ExplorePi 等第三方區塊鏈測試人員發現,截至 2 月中旬,該項目在 Pi 網絡上擁有約 1000 萬個錢包,而到 2024 年 10 月,Pi Door 的錢包數量為 615 萬個。也就是說,用戶擁有的錢包數量佔用戶總數的不到15%。此外,只有大約 20,000 個錢包表現出日常活動,這表明報告和實際參與之間存在顯著差距。 "完成KYC流程,玩家必須擁有Pi錢包",CCN表示。"我們想知道其他數百萬玩家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項目是否被誇大了?"。 "在加密貨幣世界中,用戶統計數據的差異可能嚴重影響合法性認知," OneSafe網站表達了類似觀點。"缺乏誠實可能侵蝕信任,使潛在用戶警惕"。 關於KYC問題,據CoinTelegraph報道,該項目的強制性KYC流程引發了重大的隱私問題,因為用戶需要提交敏感的個人數據,包括視頻自拍和政府頒發的身份證。數據由區域驗證者或註冊為驗證者的玩家自己處理,增加了濫用或身份盜用的風險。 此前,專家們警告說,Pi項目在區塊鏈方面完全缺乏透明度,因為關於項目背後團隊的信息很少。而手機應用程序要求訪問用戶通訊錄的權限。此外,如果資金只存儲在手機或集中式服務器上,管理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更改和創建任意數量的資金。 "令人上癮" 在《原子習慣》一書中,作者詹姆斯·克利爾解釋了習慣是通過隨時間持續一致地重複小動作形成的。這可以通過“點名”Pi Network來體現。這項工作似乎很簡單:點擊“閃電”按鈕,就能獲得一小部分Pi,幾乎沒有花費力氣。 然而,逐漸地,這種行為變成了每天的習慣。對許多人來說,每天停止登錄Pi應用程序就像承認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勞的一樣。"該應用程序使用戶陷入了自己設置的陷阱",OneSafe表示。"Pi通過允許用戶邀請朋友並建立網絡來結合社交因素,從而滿足了人們對社交確認的基本需求"。 此外,讓離開 Pi 變得困難的是希望"某一天會有真正價值的代幣"。與此同時,Pi Network 的“邀請”玩家模式被視為一種多層次龐氏騙局(,隨著玩家邀請越多,獲得的 Pi 數量越高,促使他們尋找吸引新玩家的方法。 事實上,Pi Network創建了一個盲目崇拜的社區。在Facebook群組中,數十萬人蔘與或X帳戶表明,對項目提出異議往往會立即受到批評。 "Pi Network 似乎在過去幾年中創建了一個新的'教派',"在數字貨幣市場上已有超過6年經驗的Le Binh評論說。"他們願意抨擊,攻擊那些持不同觀點的人,即使那個觀點可能是正確的"。 價格爭議 在 Pi Network 社區中,許多人相信這種加密貨幣的價格會非常高。許多人呼籲每個Pi的“共識價格”在500美元到1000美元之間,並要求“不貶值”。甚至有一個社區形成了所謂的 GCV )Global共識價值——Pi 的cầu(共識價值為 314,159 美元,並強烈捍衛這一觀點。 然而,根據OneSafe的說法,這個數字是“難以置信的”。PCT宣佈最大供應量為1000億Pi。而據CoinTelegraph報道,截至1月份,流通供應量達到了55.6億代幣。 "如果 Pi 的價格符合社區的預期,其市值將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沒有市場數據或實際基礎來證明這一點",參與數字貨幣市場四年的Nam Nguyên評論道。 根據 Nguyen 先生的說法,Pi Network 社區重視 Pi 本身並保護其“樂觀主義”這一事實讓其他人感到不理性。爭議從那裡開始。 “自推出以來,關於Pi Coin和Pi Network的炒作太多了。這個項目只能利用投資者的情緒來炒作,就像倉鼠快打一樣,“Crypto Times評論道。“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會核實Pi是否是一匹長距離賽馬。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YouniSvip
· 02-20 05:06
猿在 🚀
查看原文回復0
晚秋开溜vip
· 02-19 23:26
开始的时候还说是空气币呢!一开始喷派币的就是这帮人!
回復0
晚秋开溜vip
· 02-19 23:23
有争议才有热度!说明价值所在!
回復0
One Pivip
· 02-19 16:54
伟大事物都存在酸,比特币也不另外
回復0
赚币每一天vip
· 02-19 15:13
坐稳扶好,马上起飞 🛫
回復0
越来越富vip
· 02-19 14:49
玛德这个傻吊,还没有开网就开始血逼逼了,你有本事也去开发一个比PI还厉害的币,在这里说三道四,难道你比尼博士还厉害,实际上你就是一个屁,光嘴上放屁,你一点本事都没有
回復1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