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的YZi Labs支持美國的BNB國庫公司,目標是首次公開募股

  • YZi Labs 通過 10X Capital 支持首個美國 BNB 國庫公司,目標是首次公開募股。
  • Nano Labs 最近購買了價值 5000 萬美元的 BNB 代幣,並計劃將其增加到 10 億美元的 BNB。
  • Binance Coin (BNB) 已突破 $665,暗示可能向 $733 目標的看漲走勢。

盡管比特幣(BTC)在企業財務策略中歷來處於領導地位,BNB(現在正將自己定位爲下一個主要的數字資產,以大規模吸引機構投資者的關注。

幣安前首席執行官趙長鵬通過他的風險投資公司YZi Labs支持由10X Capital創建的一家專注於BNB的美國財政公司。

10X Capital自豪地宣布一項遊戲規則的改變,這是美國首個$BNB國庫公司,得到了@YZiLabs的支持,由$GLXY聯合創始人David @Namdar、10X首席投資官Russell Read和@SaadNaja(曾在@krakenfx工作)領導。敬請關注!

— 10X Capital )@10XCapitalUSA( 2025 年 7 月 10 日

隨着機構對合規加密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新的BNB國庫公司標志着在本地交易所實用性之外,另類幣採納演變的一個關鍵時刻。

一種首創的以BNB爲中心的國庫,目標是首次公開募股

由幣安前首席執行官趙長鵬支持,YZi Labs在美國推出了一家首個專注於BNB的國庫公司。

該公司的策略包括推出首次公開募股 )IPO(,以便讓傳統投資者在不必管理數字錢包的情況下獲得BNB。

新成立的財政公司計劃在一家主要的美國交易所提供BNB支持的股票,採用透明的結構,類似於ETF的報告風格,同時保持合規性。

在這個模型中,機構投資者將能夠通過股權投資獲得BNB的曝光,提供一個簡化的加密資產配置路徑。

YZi Labs負責戰略執行,將與10X Capital合作,後者負責該風險投資的資產管理。

該項目背後的領導團隊增加了重要的機構實力,包括Galaxy Digital的聯合創始人David Namdar,以及前加州公共員工退休系統(CalPERS)和阿拉斯加永久基金的首席投資官Russell Read。

他們的參與增強了該倡議的可信度,並強調了BNB在更廣泛金融投資組合中的戰略重要性。

YZi Labs的高管透露,他們已與超過三十個團隊接洽,這些團隊正在評估使用BNB作爲核心資產的類似財務模型。

BNB企業積累

這些發展發生在趙長鵬繼續對BNB表現出長期信心之際,截至2024年6月,他持有9400萬枚BNB,佔其流通供應的64%。

幣安自身持有額外的31.5%,這表明在一小部分利益相關者中供應高度集中。

此外,納斯達克上市的Nano Labs最近投資5000萬美元收購了超過74,000 BNB。

Nano Labs計劃將這項投資擴大到高達10億美元的BNB,表明其意圖持有高達10%的流通供應量。

公司的激進財務擴張是通過可轉換票據和私募融資的,公告後股價飆升。

其他公司,包括 Build & Build Corporation 和 Trident Digital,據報道也在尋求大量的 BNB ) 分配,採用類似於 MicroStrategy 的比特幣策略。

這一波機構購買反映了對BNB長期價值的日益信心,超出了其作爲交易代幣的角色。

BNB (BNB) 價格展望

市場對這些戰略變動的反應充滿了新的樂觀情緒,因爲BNB最近突破了665美元的阻力位,形成了看漲的上升三角形模式。

鯨魚積累在最近幾周加劇,鏈上數據表明活躍的 BNB 智能鏈地址超過 250 萬 — 這是強勁需求和網路參與的跡象。

active-bnb-smart-chain-adresses

如果動量持續,分析師預計該代幣將向 $733 移動,關鍵支撐位在 $635,必須保持此支撐位以確保突破有效。

BNB 目前的交易價格約爲 $670,這使其距離 2024 年 12 月達到的歷史最高點 $788 僅低 15%.

隨着市值接近980億美元,BNB已經鞏固了其作爲前五大加密貨幣的地位,並越來越被視爲不僅僅是一個實用代幣。

對於交易者和投資者來說,這一時刻不僅僅代表着價格變動;它標志着BNB進入傳統金融正式結構的到來。

此文首次發表於CoinJournal,標題爲"Binance的YZi Labs支持一家美國BNB國庫公司,目標爲首次公開募股"。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